中小企業如何在金融風暴中屹立不倒,并能夠獲得成長,已經是擺在中小企業老板面前最為重要和迫切的問題了。中小企業面臨寒冬如何應對?上至國家,下至企業,都在思考良策幫助企業來度過改革開放30年來最為寒冷的冬天。
還是讓我們來剖析目前倒閉的中小企業類型都有哪些?他們為什會遇到這些問題?目前最先遭遇倒閉的是以下三類企業:一類是勞動密集的企業;二類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三類是貼牌的企業,這三類企業占據了約90%以上。而這三類企業多數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最先倒下的也是這些地區的企業。而導致這三類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種:
第一個原因:產品模仿
中國現實的情況還是這樣,企業的發展主要靠的還是模仿。然而,企業的存在價值不在于生產相同或類似的產品,而是在于向客戶提供有自己特點或有別于別人的產品。產品模仿最大的好處是:周期縮短,費用低廉。其壞處同樣顯而易見:你能做我也能做,同行競爭激烈,生存環境困難;同時核心技術部分還是掌握在被模仿企業的手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也有稍作創新做的不錯的企業,然而這畢竟還是少數企業的行為。產品的技術創新層面較低,更別說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藥業上我們有很多例子,中國的很多藥品都是仿制藥,真正具有民族特點的新藥也是在進入21世紀后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其他行業同樣也普遍存在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第二個原因:競爭低價
無論是在做國內生意的企業,還是在做國際貿易生意的企業,低價已經成為這些企業占領市場的不二法寶,價格戰是行業的最為低級的戰役,也是最有效的戰役。可是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把別人殺了,用不好只能傷了自己。現在的中小企業很多都是被價格的雙刃劍傷了,傷的沒有還手之力。在我磚機企業做咨詢的日子里,處處讓我感受到價格競爭的威力,磚廠老板要的就是價格最低,服務最好,你想這樣的企業有嗎?甚至老板連產品都沒有看到就在談價格,比如磚機的主機是需要電機帶動的,有電機的價格,與沒有電機的價格差別很大,你用誰的電機也有講究,不能一概而論。否則買回去的產品三天出故障,兩天出毛病,影響生產,也毀了企業的聲譽和品牌。
第三個原因:品牌失真
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代工型企業非常多,很多企業也是靠這種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起家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有些企業能夠抓住歷史的機遇,較早的獲得提升或轉型走出自己的品牌道路,而不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別人的身上:如格蘭仕、安踏等品牌。很多的中小企業真是由于沒有自己的品牌或偽品牌在做市場,遇到金融危機。企業困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為我們必須看別人的臉色,缺乏真正的屬于自己的品牌和領地。一個品牌首先是地區的,其次是全國的;一個品牌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在我們還沒有成為區域性品牌時,就成為國際的品牌,那是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
如果一個企業成為全國性品牌或世界性品牌,至少會具有這樣幾個特征:
第一個特征是產品好賣。產品不愁賣不出去。國內的品牌還是國際的品牌就知道了。產品好賣一個體現的就是賣的快;第二個就是賣的省力;第三個就是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