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低碳排放的煤化工生產受重視
低碳經濟的觀念深入人心。我國是一個富煤,而油、氣相對較少的國家,在低碳發展、綠色經濟的大背景下,煤炭清潔利用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而如何通過捕集封存或再利用的方式減少煤化工產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得到我國煤化工行業的重視。
當前,我國煤炭仍然占有70%的能源供應份額。未來煤炭資源的利用方式發展的主要產品是實現對傳統石油化工的補充或替代。隨著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基于低碳排放的現代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二氧化碳減排也日益受到重視。2009年,中國政府公布碳減排目標,到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降低40%-45%。因此,構建基于煤氣化的現代煤基能源化工體系,實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應當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的戰略選擇。
4、低階煤儲量豐富,低階煤開發利用技術受到關注
我國低階煤儲量豐富,低階煤蘊藏量占煤炭儲量的50%左右,產量占目前總量的30%,除了儲量豐富外,低階煤還具有分布廣,價格低等優勢。低階煤的技術開發和利用逐漸受到研發機構和企業關注。關于低階煤的技術研發工作已經開展。2011年初,國家科技部啟動973項目“褐煤潔凈高效轉化的催化與化學工程基礎”,該項目圍繞褐煤的清潔高效轉化,通過若干技術的集成優化,有望突破褐煤大規模高效利用的技術瓶頸,豐富褐煤高效利用的化學基礎理論,彌補我國一次能源的不足,延伸甲醇產業鏈,為消化我國業已形成的大量甲醇產能提供技術基礎。同時,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也被列入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正在繼續完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鏈。
總體來看,我國低階煤提質及高效利用技術雖然仍處于試驗研究和工業化初始應用階段,但其技術開發工作逐漸得到研究機構和企業重視,低階煤利用技術研發成果的問世將快速推動我國對低階煤資源利用的進程。
我國煤化工產業未來發展建議
(一)政府層面
1、立足科學規劃,依靠龍頭帶動
依據國家出臺的煤化工相關產業政策和“十二五”國家關于煤炭深加工升級示范項目建設要求,編制煤化工專項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發展重點和淘汰目標,合理適度發展煤化工。綜合運用產業政策、用地指標、環境容量和資源配置等手段,選擇適宜本地發展的煤化工產品。實施龍頭帶動戰略,延伸產業鏈帶動一批中小企業進入,形成上下游緊密結合的煤化工產業集群,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2、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技術升級
提高地區現有煤化工產業的加工深度,提高經濟效益和競爭力。重點整合區域內煤化工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資源就地轉化率和資源產出率。進一步延伸產品鏈,加大精細煤化工技術的研發,不斷豐富煤化工產品,拓展煤化工產品領域,控制低端產品產能規模、適度發展化肥等產品,重點發展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價值的高端化工產品與新材料,占領產業高端,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企業和產品,增強地區煤化工產業競爭力。
3、關注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把控煤化工發展方向
充分考慮地區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以總體水資源規劃為指導,定位地區煤化工產業發展方向,以充分利用地表水求發展,把保護水資源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前置地位,新建、改建、擴建的煤化工項目,未通過論證評估的,不得批準取水,不得安排用水計劃,不得開工建設。同時,充分考慮當地環境的承受容量,堅持發展循環經濟,搞好資源合理配置,做到煤化工產業“三廢”排放的最小化。
4、多模式籌措建設資金,拓寬融資渠道
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爭取信貸支持,確保重點煤化工項目的建設資金。重點支持煤化工企業通過股票、企業債券及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創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煤化工項目,推動煤化工產業快速發展。緊抓煤炭資源兼并重組,加快研究小型煤礦企業退出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向新型煤化工產業投入。
5、拓展銷售渠道,穩步推進產業發展
加大宣傳力度,立足全球和國內市場,培育本地特色產品,創立名優產品,壯大龍頭企業,搶占國內外市場。在政策上給予積極扶持,制定相應優惠政策,給予正面積極引導。在運輸方面積極協調運力,保障煤化工產品的外運,同時限制原煤的開采外運,保證本地煤化工企業的原煤供應,倡導煤炭深加工,提高產業附加值。
(二)行業層面
1、加速煤化工行業規?;?、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發展
未來我國煤化工行業應堅持規?;?、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發展模式,促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加速行業龍頭企業帶動,進一步延長煤化工產業鏈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企業層次、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我國煤化工行業從工業消費品向生活消費品轉化,通過拓展加工深度,提高產品、產業的附加價值,突破煤化工行業發展瓶頸,逐步實現煤化工產業從“資源依賴型”到“資源效益型”,再到最終實現“資源生態型”的轉變。
2、注重資源良性開發,實現社會經濟、生態多贏局面
加強資源循環和能量梯級使用,積極構建開放式產業鏈,不斷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煤化工與建材、石油天然氣開采、煤層氣開采、化工、農業、食品等行業之間的循環利用。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工藝,降低廢棄物產出率,加強“三廢”治理和循環利用,實現“三廢”無害化處理,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煤化工企業社會責任感、著力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我國煤化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加速煤化工多聯產項目建設,促進產業耦合發展
依靠煤液化、煤基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術,在單位工藝(如有煤氣化和氣體凈化)、中間產物(如合成氣、氫氣)、目標產品等方面的互補性。將不同的工藝(包括產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進行優化組合實現多聯產,并與尾氣發電、廢渣利用等形成綜合聯產,降低項目建設投資風險及目標產品的平均生產成本,提高煤化工項目的經濟性和抗風險能力。
4、積極開發煤制油產品,優化能源結構
針對我國石油資源短缺、煤炭相對過剩的現狀,以煤炭為原料,通過化學加工過程生產油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積極發展煤制油產業。優先開發現有“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產品以及國內需求量較大的石油化工產品的替代品。同時,加強煤制油與石油、天然氣加工項目優化組合,實現原料互補、產品優化整合、公用系統共享,提高產出、降低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