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藥保健品市場,在走出了只要有產品運作就可以“一夜致富”的神話之后,“日薄西山”幾乎是每一位營銷人發自內心的感嘆。然而大家都明白這么一個現實:市場的潛力沒有變,消費者的需求沒有變,真正需要改變的,怕也只有思維方式了。作為企業,如果想要生存發展,產品就必須招商,這似乎是一種鐵打不破的定律。誠然,營銷通路直接關系到產品運作的成敗,企業需要良好的營銷網絡;擴張規模和資本積累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本,企業需要資金、資源的最優整合。但是,高成本擴張只會削弱企業的母體,昔日的亞細亞、八佰伴就是最好的前鑒。只有通過低成本擴張,企業才可以順利走上運營和發展的高速路。正是由于這種迫切的需要,招商,也就成為了企業運作的不二法門。
當一個個在終端市場拼殺得筋疲力盡的企業又把所有的目光投向招商市場,于是整個招商市場又陷入了一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尷尬境地。藥交會去了,數萬種產品云集在一塊場地上,每家企業充其量只能算是這片汪洋藥海里的一粟。錢花了,但是效果卻等于零。真正在藥交會上能夠招商成功的企業少之又少,藥交會如同雞肋一樣,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廣告也投了,一張《中國經營報》上去,一本《銷售與市場》下來,幾十家到上百家企業誠招經銷商,夠權威了夠主流了吧,幾萬元廣告費投入去,滿心以為可以安枕無憂等電話上門,事實上呢?回復電話廖廖無幾,而且質量還參差不齊,能夠達成合作,怕也只能等奇跡出現了。現代企業都知道要招商,但是由于形式的泛濫,市場規劃的無序,產品的良莠不齊,造成了招商成本的節節攀升,招商難以成功,也就成為了不可必免的結局了。
然而,中國的醫藥保健品招商,真的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絕境,沒有解決的方法了嗎?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指出:低成本招商,換一種眼光,成功是一定有方法的。如果一味的在現有的有限資源里拼殺,最終的結局只能是頭破血流,一傷俱傷。只有創新而不是跟風,突破現有局限,走自己的路,企業才能尋求到屬于自己的那片藍海。
走出局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當眾多的企業每天陷入壓成本、搶渠道、打廣告、拼價格的血海戰爭時,藍哥智洋團隊卻另辟蹊徑,以成功的運作,給行業同仁提了個醒:在現有的血路中,還有一個領域可以進行平和的戰爭,那就是適合企業的網絡。
近日,做為本土知名營銷咨詢機構的藍哥智洋團隊,與華夏營銷網、醫藥招商聯盟等在行業中有影響有口碑的網絡強強聯手,藍哥智洋專家團隊通過自身行業人脈資源,在全國200個地區級以上城市設立地區數據中心,通過現場采集當地各行業經銷商真實信息、三次產品論證、明確產品代理意向等環節,最后提供給生產企業真實、有效的經銷商信息。依托這種互連互通模式,企業只需花費最低的成本,就能迅速建起覆蓋200個城市的經銷網絡。與傳統招商方式相比,可節省大量成本,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最真實的經銷商訊息。這種“精準”招商方式可以使生產企業看到“走出去”的前景,從而使企業擺脫規模和投入限制的困境,同時也能規避傳統電子商務網站存在的交易風險和商業陷阱。另外,為了保障企業與經銷商雙方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藍哥智洋專家團隊還特別推出了“行業信用號”服務,該號碼包含了企業真實的信息,同時通過信息采集核查、虛假信息打假、非誠信商家“黑名單”、媒體監督等一系列措施,確保行業資訊上榜企業都做到誠信運營。對此,藍哥智洋專家團隊首席顧問于斐先生認為:隨著“行業信用號”和“行業招商資訊”的組合招商服務的推出,招商服務開始向個性化、精準化發展。通過制約機制來保證平臺內商務信息的精確性,為生產企業提供各地經銷商真實、有效的信息,招商服務也開始從粗放型服務階段進入精確型服務階段,而且能夠實現為企業“量身定做”,從而大大節省中小型生產企業在建立銷售渠道方面的成本。
可以說藍哥智洋團隊充分整合了國內各種有利資源,全新搭建了一個旨在為眾多醫藥保健品企業、經銷商提供動態資訊服務的信息平臺,強化與企業與同行之間一種橫向的信息交流,并且為企業量身定做對外發布信息。通過這種大眾公益的資訊平臺,除了更好的向中小企業展示藍哥智洋機構的風采,在中小企業與藍哥智洋機構、專業的行業網絡平臺之間搭起一座交流的橋梁外,還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縮短企業與經銷商之間的距離,增加企商之間的透明度,為企業的招商決策,開創出一片全新的領域。
突破傳統,亮出自己特有的風彩來
醫藥保健品市場難做,醫藥保健招商難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把市場比做一出戲,似乎并不為過。鑼鼓一開響,生旦凈未丑盡數登場。企業若想唱好這出戲,那么只能看你把自己定位在什么角色上面。終端市場打、拼、搶、壓,唱的是紅臉,招商過程坑蒙拐騙,唱的是丑角,若把自己淹沒于會(藥交會)山人海,那么你扮演的只能是配角。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無論你唱的是紅臉、丑角還是配角,都將只會在行業的洗牌中出局。醫藥保健品企業,要想在血雨腥風中殺出血路,那么就要扮演主角,只有亮出自己特有的風彩,才能脫穎而出,成為市場搏擊中的勝出者。如何才能亮出自己特有的風彩,唱好這個主角呢?藍哥智洋團隊專家指出,換一個視點,自己的風彩只演繹給欣賞自己的人看,因為沒有觀眾的演出只能算是一出獨角戲。好的產品也同樣如此,若找不到展示自己風彩的舞臺,最終也只能是落個養在深閨無人識的下場。只有突破傳統,走出動則進藥交會,打財經廣告的老套路,才是企業謀求“藍海戰略”的成功之道。象專業的學術交流會、學術論壇、項目推介會等,就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這些會議的到會者都是企業的老總、總監,以及尋求項目的投資者等,這才是一個企業能展示自己,并且有人欣賞的舞臺。藍哥智洋團隊首席顧問、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于斐先生每年都會接受各種邀請作為嘉賓出席許多類似研討會、講座、論壇等活動,例如今年4月2日,他就將作為4個特約嘉賓之一應邀參加央視中小型企業項目推介會,屆時,于斐先生將在大會上進行激情演講,并且有機會對合作項目的市場前景進行精僻的分析與推介。通過這種把企業與投資者以近距離、直接交流的方式推廣,效果自然要比上藥交會,打整版招商廣告強上千百倍,并且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同時也提升了企業的知名度與聲譽,企業何樂而不為呢?
市場的競爭,沒有既定的游戲規則供我們去遵循,一窩蜂式的招商策略只是重蹈了終端血戰的覆轍,換一種視角,換一種思維,完全可以規避紅海戰略的風險,只有真正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并且具有自己特色的運作方式,那么屬于企業藍海戰略,自然會融入企業思想的精髓之中,伴隨著企業發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