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630、K629減速器是秦三期帶式輸送機驅動系統的重要部件,自1994年國產化改造以來,設備運行過程中存在輸入、輸出軸的滲、漏油現象,是影響設備運行狀況和現場環境的一大頑疾。近年來港口吞吐量逐年大幅提高,設備一直處于高位連續運轉狀態,減速器的滲漏現象也更加頻繁,嚴重困擾著設備的正常運轉。
1統計分析
從多年的設備更換維修統計可以看出,造成漏油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使用后骨架油封的高溫碳化失效;由于軸與密封件之間長時間連續高速、高溫滑動接觸造成的密封工作的研磨磨損。密封結構局部剖視圖見圖1,透蓋、軸承杯由緊固件固定在箱體上,骨架油封通過緊配合安裝在透蓋內部,防塵蓋由緊定螺釘固定在軸上和軸一起相對骨架油封轉動。運行中一旦出現密封不嚴,潤滑油就會從油封和油的密封間隙滲出,進人防塵蓋與透蓋形成的空腔內,最終經防塵蓋和透蓋的間隙滲漏到箱體外。
在軸未發生磨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拆除透蓋更換骨架油封處理滲漏問題,但是由圖2可知,由于受部件間空間位置限制,對于輸入軸,需拆除電機、偶合器和聯軸器,維修時間長,工序多;對于輸出軸,不僅要拆除以上部件,還必須將減速器從滾筒軸上拆除下來,較之整體更換減速器所需維修時間還要長。一旦軸出現較嚴重磨損,就只有整體更換后對減速器解體組修,換軸處理。如果輸入軸是弧齒,為保證齒與齒的配合,還必須同時更換與之嚙合的二級輪,不但維修復雜、時間長,而且成本高。
2改造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專業軟件干涉檢驗,對原有零部件進行局部改造,在密封處加設回油槽并采用軸承鋼材質的可更換耐磨定位環,不但解決了滲漏問題,還可防止軸的磨損。改造原理見圖3,透蓋內、外安裝2級骨架油封,并在其間加工回油槽(經計算驗證,回油口高于最高油位高度,不存在潤滑油的倒灌問題),耐磨定位套與軸套分別通過過盈配合、0型密封圈以及定位螺釘隨軸轉動。改造后,一旦內側骨架油封、耐磨定位套出現碳化、磨損情況,潤滑油進入回油槽后,會由于軸的高速旋轉和軸套的遮擋飛濺到回油槽內壁,然后沿回油槽內壁下流至回油槽的底部,沿回流孔流回油箱,其中極少潤滑油可能滲入到透蓋與軸套縫隙,但由于外露骨架油封的遮擋和回油槽良好的回油效果,使潤滑油全部回流至箱體內,滲漏問題徹底得到解決。這一改造方案,通過控制耐磨定位套與軸的配合公差,使密封處已存在嚴重磨損的軸得以重新利用,大大降低了設備維修成本和人員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