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沖突,一個大區經理的博弈論
龍天,華源輪胎新上任的華東大區經理,剛完成了對浙江和江蘇的拜訪之旅,華東地區的銷售額一直占據著華源重要的份額,而確實華東幾個市場近幾年的總體表現一直令總部非常滿意。而且,華源在每個省都設立了分公司管理市場,每個輪胎都有胎號管理,同時輪胎也涉及到損壞后的理賠事宜,一旦發生跨區銷售,公司從胎號可以追查來源,所以,輪胎市場的穏定性是相當高的,竄貨基本上不存在。然而,浙南和浙北的經銷商對華源輪胎的抱怨非常的大,雖然也們都是華源的獨家區域經銷商,但是他們的市場上隨便可以買到來自臺州和紹興的貨,而且價格比他們普遍要低2個點,以1500元一條輪胎計算, 這是30元的凈利潤,對于輪胎行業普遍5%的銷售利潤而言,經銷商是很憤怒的。
為什么會這樣?
當初華源品牌進入市場的時候,試點就是江浙兩省,由于是一個新品牌,華源全靠臺州和紹興的兩個經銷商大力推廣,慢慢地從臺州和紹興地區建立知名度和客戶群。所以,華源對這兩個地區的經銷商一直感激,給予他們的返點比其它經銷商多2-3%。同時,他們的銷量也一直占據全省的前兩位,2003年他們的銷售額都超過了千萬,華源給的用額度超過百萬。這在全國都僅此兩家,連龍天都懷疑公司高層和他們是不是有著特殊的關系。
這兩家經銷商其實是張龍和張虎兩兄弟開的,除了華源,他們還代理美國的“好年”和其它幾個國產品牌,其中一個“金角”和“銀牌”拿到的還是浙南和浙北的區域性代理權。
華源是一個銷量不錯的品牌,而龍虎兄弟拿到的扣點又比其它經銷商的低,他們既滿足華源給予的利潤, 但更希望能像“金角”和“銀牌”一樣,說服華源設立浙南和浙北區域性代理商,讓他們建立更大的銷售網絡,在龍虎兄弟的心目中,大批發商是他們的主要目標。龍天在四川的經驗告訴他,輪胎行業省級總代理不止在利潤上巨大, 他們更能進行輪胎和汽配產品的貼牌銷售,連品牌公司的利潤也一起分享。
所以, 龍天不得不懷疑龍虎兄弟的這一野心,但是,他們只依靠“金角”和“銀牌”這兩個低檔品牌是不足夠的。“金角”在全國的銷量也只有3個多億,而“銀牌”呢,除了在華東一帶有銷售之外,龍天在四川根本沒有見過。
正因為“金角”和“銀牌”的品牌地位不高,所以,龍虎兄弟拿到了非常優厚的代理條件,包括全額鋪貨,高額返點,運費補貼和其它政策。龍虎兄弟利用鋪貨額度,在浙南和浙北地區或者建立分公司,或者支持員工開設門店。除此以外,龍虎和其它零售商都訂立了合約,以鋪貨和返點利益要求各地的零售商只賣龍虎代理的品牌。
龍虎本身在浙南和浙北區域就有著很大的知名度,確實他們是依靠自己的實力做到華源品牌年過千萬的銷售額,各地級市的小代理商都很愿意加入龍虎的網絡。因此,只在短短的五個月時間里,龍虎就在浙南北地區打通了網絡,“金角”品牌去年在浙江賣出了近三千萬。
當經銷商的力量開始膨脹時,廠家和經銷商的易位是很容易發生的,龍天聽到的故事很多來自化妝品、食品、飲料和電子消費品等其它行業。一方面,廠家都希望自己的經銷商有著強大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經銷商力量強大到難以控制,出現得寸進尺,要挾甚至背叛品牌的不利后果。
華源就是這樣的得益者和受害者,如果沒有龍虎兄弟初期的大力扶持,華源品牌不可能有現在的市場地位,甚至會因為當初打不開浙江市場而夭折。可是,當龍虎開始扶持其它弱勢品牌時或者利用本身力量跨區銷售時,華源進退兩難了。
龍虎兄弟開始跨區銷售的時候,很容易將價格拉下2-3%。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浙江省區經理小陳向總部反應以后,龍虎只被象征性地警告了一下,同時他們也很快停止了跨區銷售。
當華源以為這些只是插曲的時候,龍虎在今年取得了華源的競爭品牌——“黑海”輪胎的浙江省總代理權。這本身是對華源的一種挑戰,按照行規,龍虎是不能同時代理競爭品牌的,雖然省代和市代是兩種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