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特產營銷中肩負著重擔,既要高瞻遠矚,制定宏觀政策,把握地方特產的發展方向,也要統一調配資源,做一些個人和企業沒有辦法、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去完成的具體事情。
同時,政府又不能越俎代庖,做一些本來應該由企業自己操作的事情。例如,政府不需要直接去制定企業發展戰略,但是,政府可以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為區域經營特產的企業搭建學習和交流平臺,幫助企業快速提高經營能力。下面,我結合遠卓品牌機構的研究心得和實戰經驗,談一談在特產營銷方面,政府和企業協作的主要形式和內容。
其一,政府的主要職責在于塑造特產所在地區的區域品牌,努力把整體的地方特產品牌做大做強,而企業則主要負責塑造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讓企業順利地生存和發展。當然,遠卓品牌機構認為,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以及產品品牌并非完全獨立,個中存在著緊密聯系,例如,區域品牌強大了,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就能跟著沾光,擁有一個高層次的發展平臺,擁有更多的潛在目標消費群體,操作起來自然更加順風順水;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強大了,也會反哺區域品牌,讓區域品牌擁有更多的支點,變得愈加強大。
其二,政府在宏觀上可以針對特產企業出臺一些合適的扶植政策,為企業配置更多的便利條件和資源,協助企業解決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保障整個區域的特產營銷能夠順暢發展;企業則在微觀層面上,將自己的問題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反饋,積極爭取政府予以的宏觀政策支持或統一的解決方案。例如,新疆若羌紅棗的大面積種植涉及治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依靠單個企業很難完成,就必須由政府出面牽頭,高效整合各方資源,這樣既能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又能振興地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
其三,政府要在特產防偽上加大力度,制定好危機處理程序和策略,不能讓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不法行為,損壞了區域特產的品牌形象。這一點極其重要,尤其是在區域內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都不夠強勢的情況下,極容易出現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的糟糕境況。所以,政府需要未雨綢繆,千方百計防止類似情況的發生。
另外,遠卓品牌機構認為,政府尤其要重視對所轄區域內旅游景點的管理和監控,盡力杜絕旅游景點假冒偽劣特產泛濫、禍害旅游者的事情發生。這對塑造特產品牌的意義非同小可,應該杜絕景點商戶坑蒙拐騙的短期行為。例如,一個朋友去云南某地區的知名景點旅游,高價買回聲稱具有降壓功效的地方特產,結果在使用之后差點出了人命。可以想象,這種事情的發生,不僅嚴重傷害了消費者,對其特產形象的損失也是致命的。而且,進一步而言,這種事情損傷的不僅是地方特產品牌,更是一個地方的旅游品牌。
與此同時,企業在此類問題上需要做的事情要相對簡單一些,就是要奉公守法,遵循地方政府產業發展政策,用誠心和良心做生意,積極維護地方特產品牌形象,既做到自己不主動經營假冒偽劣產品,也要制定嚴謹的產品質量監督體系來,防患假冒偽劣產品盜用自己的品牌。
除此之外,政府和企業還有很多相互協作的事項,需要雙方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溝通,不斷修正,不斷完善,這里僅僅提出幾個常見的問題,希望產生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