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舊工程機械性能恢復的一種全新手段,翻新賦予了設備第二次生命,有效提高了設備壽命期限內的平均工作效率。在能源緊缺的今天,翻新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并具備長遠的發展潛力。
翻新與再制造
從工業產業的戰略高度來講,設備翻新也是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節能型行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工業發達國家,廢舊機電產品數量大,造成的危害暴露也較早,因而在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方面較早地提出了相應對策。美國從工業發展的角度建立了帶有循環經濟色彩的“3R”體系(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Remanufacture再制造);日本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制訂了廢舊資源利用的“3R”戰略(Reduce再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徐匡迪院長在2004年上海召開的“世界工程師大會”上,結合我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建設中國循環經濟的“4R”發展戰略(Reduce再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Remanufacture再制造)。再制造是指以裝備全壽命周期理論為指導,以廢舊裝備實現跨越式提升為目標,以優質、高效、節能、節材、環保為準則,以先進技術和產業化生產為手段,進行修復、改造廢舊裝備的一系列技術措施或工程活動的總稱。其重要特征是產品質量和性能達到或超過新品,而節能達到60%,節材達到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顯著降低。從這個意義上講,翻新屬于再制造范疇,是廢舊裝備高技術維修的規范化、產業化發展模式。
設備翻新改變了傳統工程機械全壽命周期內“研制—使用—報廢”的物流過程,將其演化為“研制—使用—再生”。通過翻新,保持設備長久處于高效率運行狀態。進入21世紀,能源緊缺、環境污染成為世界性難題,整個裝備制造行業面臨能源節約問題。設備翻新的發展一方面通過重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了設備的平均作業效率,另一方面解決了舊設備長期處于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作狀態。
翻新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
工程機械作為重型專用設備,價值高、使用范圍窄,很多高端產品動輒百萬元,甚至千萬元。很多用戶只能望機興嘆,沒有實際的購買能力。翻新業務的推出可謂皆大歡喜,對于廠家而言,一方面解決了以舊換新帶來的舊機積壓問題,擴大了自身的市場份額和服務收益空間。另一方面又為潛在的缺乏強大資金支撐的客戶群解決了購機難的問題。很多用戶在二手機的實際應用中逐漸對設備產生了感情,品牌的忠誠度促使他們在之后的新機購買中更多的考慮該品牌產品。對于大型代理商和維修企業而言,也能依靠其現有的維修和售后服務資源開拓新的盈利點。解決用戶購買能力不足和二手設備效率和安全問題是翻新業務存在并得以開展的基礎,也是提高二手設備可信賴度的有效方式。此外,受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國有大型施工企業都已經培養了大批的設備使用與維修人才,并配置了完善的配件供應體系,加上長期使用對某些品牌產品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樣一來很多施工企業就很愿意將自己的設備送到翻新廠進行翻新,甚至在設備購置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轉而選擇購置同類翻新設備,以此來保證企業的穩定和正常運轉。近幾年來隨著二手設備市場需求量的激增,在用戶對二手設備的需求量逐年增多的同時對設備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也開始深度關注。盡管目前二手設備市場熙熙攘攘,但高質量的二手工程機械缺口仍然較大。
按照現行的設備維修理論,一般設備使用6~8年后就得進入大修,并且80%左右的工程機械用戶在設備進入大修之后都有更換新機的意愿。目前進口挖掘機和攤鋪機的翻新業務開展較為火熱,從新機的年進口數量來看,最近幾年將有大批設備進入翻修期。此外,隨著國內產品技術水平的提高,銷量逐年攀升,國產設備翻新的意義和價值越來越大,預計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設備進入翻新。
國內工程機械翻新業務的發展是市場發展的正常現象。翻新業務的成熟必須要有兩個驅動因素,第一,國家能源政策和環境政策對行業的促進;第二,人們對翻新設備認知水平的提高。我國創建節約型社會和環保意識的加強,必將促使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提高排放標準上作出努力,但傳統意義上壽命的延長必然伴有污染排放的增加和工作效率的降低,這就需要人們應用翻新的方式來改變二手設備的性能。從目前來看,翻新設備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長,預計未來也將會出現較大跳躍,但是與翻新市場的巨大潛力相對應的是,從事設備翻新業務的企業寥寥無幾,整個翻新市場的富礦還在期待更多的掘金者。
翻新與再制造
從工業產業的戰略高度來講,設備翻新也是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節能型行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工業發達國家,廢舊機電產品數量大,造成的危害暴露也較早,因而在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方面較早地提出了相應對策。美國從工業發展的角度建立了帶有循環經濟色彩的“3R”體系(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Remanufacture再制造);日本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制訂了廢舊資源利用的“3R”戰略(Reduce再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徐匡迪院長在2004年上海召開的“世界工程師大會”上,結合我國國情,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建設中國循環經濟的“4R”發展戰略(Reduce再減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Remanufacture再制造)。再制造是指以裝備全壽命周期理論為指導,以廢舊裝備實現跨越式提升為目標,以優質、高效、節能、節材、環保為準則,以先進技術和產業化生產為手段,進行修復、改造廢舊裝備的一系列技術措施或工程活動的總稱。其重要特征是產品質量和性能達到或超過新品,而節能達到60%,節材達到70%,對環境的不良影響顯著降低。從這個意義上講,翻新屬于再制造范疇,是廢舊裝備高技術維修的規范化、產業化發展模式。
設備翻新改變了傳統工程機械全壽命周期內“研制—使用—報廢”的物流過程,將其演化為“研制—使用—再生”。通過翻新,保持設備長久處于高效率運行狀態。進入21世紀,能源緊缺、環境污染成為世界性難題,整個裝備制造行業面臨能源節約問題。設備翻新的發展一方面通過重組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提高了設備的平均作業效率,另一方面解決了舊設備長期處于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作狀態。
翻新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礦
工程機械作為重型專用設備,價值高、使用范圍窄,很多高端產品動輒百萬元,甚至千萬元。很多用戶只能望機興嘆,沒有實際的購買能力。翻新業務的推出可謂皆大歡喜,對于廠家而言,一方面解決了以舊換新帶來的舊機積壓問題,擴大了自身的市場份額和服務收益空間。另一方面又為潛在的缺乏強大資金支撐的客戶群解決了購機難的問題。很多用戶在二手機的實際應用中逐漸對設備產生了感情,品牌的忠誠度促使他們在之后的新機購買中更多的考慮該品牌產品。對于大型代理商和維修企業而言,也能依靠其現有的維修和售后服務資源開拓新的盈利點。解決用戶購買能力不足和二手設備效率和安全問題是翻新業務存在并得以開展的基礎,也是提高二手設備可信賴度的有效方式。此外,受我國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國有大型施工企業都已經培養了大批的設備使用與維修人才,并配置了完善的配件供應體系,加上長期使用對某些品牌產品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樣一來很多施工企業就很愿意將自己的設備送到翻新廠進行翻新,甚至在設備購置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轉而選擇購置同類翻新設備,以此來保證企業的穩定和正常運轉。近幾年來隨著二手設備市場需求量的激增,在用戶對二手設備的需求量逐年增多的同時對設備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也開始深度關注。盡管目前二手設備市場熙熙攘攘,但高質量的二手工程機械缺口仍然較大。
按照現行的設備維修理論,一般設備使用6~8年后就得進入大修,并且80%左右的工程機械用戶在設備進入大修之后都有更換新機的意愿。目前進口挖掘機和攤鋪機的翻新業務開展較為火熱,從新機的年進口數量來看,最近幾年將有大批設備進入翻修期。此外,隨著國內產品技術水平的提高,銷量逐年攀升,國產設備翻新的意義和價值越來越大,預計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設備進入翻新。
國內工程機械翻新業務的發展是市場發展的正常現象。翻新業務的成熟必須要有兩個驅動因素,第一,國家能源政策和環境政策對行業的促進;第二,人們對翻新設備認知水平的提高。我國創建節約型社會和環保意識的加強,必將促使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提高排放標準上作出努力,但傳統意義上壽命的延長必然伴有污染排放的增加和工作效率的降低,這就需要人們應用翻新的方式來改變二手設備的性能。從目前來看,翻新設備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長,預計未來也將會出現較大跳躍,但是與翻新市場的巨大潛力相對應的是,從事設備翻新業務的企業寥寥無幾,整個翻新市場的富礦還在期待更多的掘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