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銷售人員的力量是這個環節的關鍵因素,而中小企業往往缺乏好的銷售人員(精英),精英的挖角之戰和銷售人員的大肆招聘(招了再招),就是銷售力量不足。何也?筆者就從企業和銷售人員的行為特征開始究其原因。
一).企業行為特征分析
1.銷售萬能化:銷售第一
最熱門的招聘崗位是“銷售”人員,地位最高的是銷售部門,收入最高的是銷售老總,企業談論的最多的依然是銷售工作。總之,銷售在中小企業的經營中成為的一把萬能的利器。成也銷售,敗也銷售。沒有多少中小企業不把精力放在銷售上,銷售問題解決了,企業的問題就解決了。銷售是萬能的良藥,銷售工作成為中小企業的首要工作,銷售再銷售還是銷售,它儼然成為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中小企業對銷售的作用的過度關注,致使企業整天圍著銷售在轉,企業的核心工作在于銷售,銷售在公司的地位第一。從而鋪就了銷售人員的地位第一,忽視的公司的基本營運管理。
著名營銷專家張一飛說過:好的企業好的產品就從不缺乏好的銷售。其實,再好的利器,落在功夫一般的人身上是發掘不了利器的潛力的,二功夫越是高深的人越不缺利器。銷售固然重要,它是企業利潤的直接實現,它帶來的收入,帶回的資金。但銷售只是營銷的冰上一角,而營銷也只是企業經營的一部分而已。銷售不可能是萬能藥、也不是救命草,同樣不是罪魁禍首。
2.精英萬能化:精英第一
“有了好的銷售精英,就有好的銷售業績”。這是中小企業信奉的原則。中小企業都愿意大花氣力去挖取銷售精英。銷售精英帶來銷售額的增長,帶來競爭情報,帶來……同業挖角戰爭不斷,銷售精英身價地位直線上升。銷售精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而往往越是好的企業越不缺乏好的銷售人員,成為了銷售精英的產地。熟悉電工行業的都知道TCL電工是電工行業的銷售精英搖籃。今天TCL電工依舊是活躍的。吸引客戶的重要品牌。那些天天要挖角的企業往往沒有成就多少精英。究其原因就在于銷售(營銷)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企業挖角更重視的是銷售精英,往往忽視了銷售(營銷)體系培育,高價的銷售精英再帶來短暫的經濟效益后(這些效益更多的來自于手頭的信息),多數出現“水土”不服,構建體系是需要更高能力和投入的,乘著身價未跌,另尋重塑輝煌的機會是首選之策。這造就一些短期銷售精英的系列傳奇,自然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
3.經營功利化:業績第一
企業的目標就是利潤,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中小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追求利潤,獎勵業績是離索當然的。現在企業地位最高的人是誰?企業收入最多的是誰?……我想很多中小企業的回答都是業績第一的銷售人員。原因我想大家都很明白!銷售代表一切,業績最有說話權。這是企業精英典型功利心態,精英帶來業績,業績帶來收入,收入帶來利潤。這塑就了銷售人員的高地位和特權。廣東某著名家電企業,某銷售人員控制了公司國際業務的60%(業務優勢由多種原因造成),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國際市場部的管理失調(不過在公司地位很高),該業務員就是特權的代名詞。這樣的企業如何走向制度化、如何管理?
在業績第一的潮流中,企業對銷售的關注往往集中業績,忽視對銷售體系的構建,尤其是一些市場情況較好的中小企業,活在銷售的勝利中。 對于銷售人員的培養就是找熟手(挖角),評價指標就是業績(銷售額和回款指標),其他的信息資源流入了銷售人員自己的口袋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