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記者雷肖霄、蔡馨逸、張思潔
8月14日,在陜西省西安市的灞河之濱,第六屆絲綢之路世界博覽會暨我國東西部協作與出資交易洽談會拉開序幕。來自韓國、泰國、新加坡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嘉賓和客商以及國內20多個省份的客商共聚古都西安,環繞共建“一帶一路”交流洽談。從敞開同享走向綠色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協作正不斷涌現出新的機遇。
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留學生阿克這個暑期十分繁忙,就讀于西北大學世界交易專業的他在西安世界會議中心的絲博會議館做兼職。“這屆絲博會的主賓國是我們烏茲別克斯坦,我又是學世界交易的,參加絲博會既能積累經驗,也可以把烏茲別克斯坦的好東西推薦給大家。”來我國3年的阿克,已經可以熟練地運用中文交流。他面前的桌上擺放著產自烏茲別克斯坦的蜂蜜、果醬,還有造型別致、色彩艷麗的各種手工藝品。
8月14日,參觀者在第六屆絲綢之路世界博覽會主賓國烏茲別克斯坦展區上了解當地特色產品。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敞開同享的開展格式為許多像阿克相同的外國人供給了開展機遇和空間,一起也賦予了區域經濟增加的韌性和動力。商務部數據顯現,2013年至2021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貨品交易額近11萬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我國在24個沿線國家建設79家境外經貿協作區,累計出資430億美元,為當地發明34.6萬個就業崗位。
經貿來往愈發頻密,推進高質量開展成為沿線國家一致。第六屆絲博會議館里陳設的智能家電、新動力轎車、光伏組件等展品顯現著“智能”“綠色”正成為沿線國家協作的新領域。
在中歐班列長安號展區,展臺上的洗碗機、洗衣機等智能家電吸引消費者駐足圍觀。展臺前的工作人員金泉汐介紹,這是康佳智能家電總部項目行將投產的家電產品,考慮到中歐班列長安號帶來的交通物流優勢,康佳挑選將項目落地西安港務區。
奔馳而過的中歐班列替代了駝群,在全球疫情崎嶇反復的情況下,成為保障供應鏈、產業鏈安穩的中堅力量,裝載貨品品類的改變也彰顯著“綠色”正在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作的新主題。
8月16日,在第六屆絲綢之路世界博覽會陜建展區,工作人員在解說智能制造項目模型。新華社發鄒競一攝
“長安號開行以來,裝載的貨品品類愈加豐厚,近幾年來,轎車和光伏組件更是遭到海外市場的喜愛。”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市場部客戶經理強東峰說,“下一步我們還將考慮開行發往東南亞方向的班列,進一步打開內陸敞開新格式。”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光伏組件是經過中歐班列出口的產品之一,一起也是此次絲博會議館里的展品之一。在8月14日舉行的2022我國(陜西)——RCEP區域經貿協作圓桌會上,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政策研究總監陳道戶介紹,公司已在RCEP成員國馬來西亞和越南設有4個工廠。
8月16日,在第六屆絲綢之路世界博覽會我國能建展位上,工作人員查看新動力項目模型。新華社發鄒競一攝
國內企業走出去,外資企業請進來。跟著綠色低碳成為社會一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紛繁將其作為出資新領域。
在法資企業埃頓動力的展區里,出資人梅勇正詢問這家公司的事務內容。據埃頓動力工作人員傅閩曦介紹,埃頓動力是一家為用戶供給綠色低碳動力解決方案的外資企業,首要事務是協助傳統領域企業完成低碳綠色轉型。
“全球動力轉型的市場十分巨大,推進社會平穩完成綠色低碳轉型也是我們的夸姣愿景。”傅閩曦說。
兩千余年前,精致華美的絲綢與壯碩矯健的馬匹曾在古絲綢之路上交易流通,搭建起一條貫通東西方的交易通道;兩千多年后的今天,在“一帶一路”倡議引導下,小到特色零食、紡織衣服,大到轎車、光伏組件,品類豐厚的產品筑起共建、同享、共贏的橋梁。如今的“一帶一路”正在加速向“綠色絲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