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文件,廣州可再生能源公司是政府授權、南方電網牽頭建立,承擔可再生能源補助資金管理業務,并按市場化運作的特殊意圖公司。其建立原則是承擔政策性業務,在財政撥款基礎上,補助資金缺口依照市場化原則經過專項融資處理,并與電網輸配電業務隔離。
文件清晰,廣州可再生能源公司主要職責包含擔任南方電網公司運營區域內可再生能源發電補助的月度需求匯總計算,編制月度資金需求方案,并對補助資金缺口展開專項融資。擔任補助資金缺口專項融資日常管理工作,包含與金融機構展開融資合同商洽和起草、債券發行、到期兌付、信息發表、信譽評級等。以及展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助清單審核、年度需求匯總計算、編制年度資金需求預算,協助向財政部請求補助資金、執行補助的監督核對等等。
經過南方電網本次發布的文件來看,由電網公司牽頭安排進行可再生能源補助缺口專項融資的處理方案已清晰,并現已在逐步落地。
事實上,可再生能源補助拖欠一直是新能源職業的“老大難”問題。依據有關資料計算,截止到2021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補助拖欠資金現已達到4000億元。為處理補助拖欠問題,2020年以后市場曾多次傳聞由南方電網、國家電網安排,以發行債券的方法處理可再生能源補助。
2021年,財政部針對相關問題的復函中也清晰要審慎研討加快發行綠色債券處理補助拖欠的主張,將積極合作有關部門研討擬定支撐可再生能源產業展開的相關政策,大力展開綠色金融,督促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此前,我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秦海巖曾撰文《秦海巖:發行債券徹底處理可再生能源補助付出滯后問題》表示,風景全面平價意味著處理補助拖欠問題的最佳時機現已到來。一方面,補助需求的總盤子現已封口,需求補助的項目數量現已收口,單個項目補助資金也采取了收口辦法;另一方面,疫情后時代的綠色復蘇方案提供了契機。
在秦海巖看來,由電網作為融資主體,一是作為特大型央企,電網公司具備雄厚的實力和良好的社會信譽,加上政府支撐作備書,可充沛提振市場對債券的信心,有利于支撐較大的債券發行規模,并做到低本錢融資,從而下降債券利率。
二是國網公司具備債券資金使用的便利性和技術手段。國網公司是可再生能源電力收購和電價結算、電費收取(包含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收取)的主體。可再生能源補助也是由財政劃撥國網后,由國網付出給發電企業。
實際上,補助拖欠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新能源電站出資的市場格局。因補助拖欠,部分新能源開發商擔負很多應收賬款,影響現金流,嚴峻導致資金鏈斷裂,出現金融違約危險。發電企業、設備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也層出不窮,影響企業正常運營,且抬升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本錢。隨著補助拖欠時刻的延伸,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退出了電站出資范疇,尤其是2018年531之后,超過70%的地面電站被搬運到了央國企手中。據了解,部分新能源電站裝機較大的出資企業被拖欠補助高達數百億元,有職業人士表示,“也就只要國有企業才擔負得起”。
2022年5月,李克強總理掌管舉行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確保能源供應,在前期支撐基礎上,再向中央發電企業撥付500億元可再生能源補助,支撐煤電企業紓困。
此次經過電網公司牽頭建立專門機構處理補助拖欠問題,也將為我國新能源職業這場由來已久的“詬病”做一個完結。一起也將極大的充裕央企的流動資金,改善資產負債情況,這關于職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但一起,近期正在緊鑼密鼓推行的補助核對亦讓出資企業有苦難言。經過核對之后,最終發放補助資金或將與實際測算結果大相徑庭,關于持有新能源電站資產的上市公司來說,危險猶在。
詳細文件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