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以來,濰城區積極探索承載幸福美好生活的“濰城實踐”,繼續優化改進人居環境,不斷擦亮大眾幸福生活底色,高質量推動濰城老城氣質塑新、顏值煥新、內涵增新。
記者在濰坊市站南片區清平路跨鐵路立交橋北段看到,施工車輛來回絡繹,工人趕緊工期趕進展,總出資4.8億元的清平路跨鐵路立交橋項目,北段已進場打開樁基開挖作業,建成后將成為濰城區首條上跨膠濟鐵路的南北大通道,極大改進了居民出行條件,緩解該區南北通行壓力。
現在,整個片區已累計完結出資30億元,基礎設備和周邊環境產生了巨大改觀,倉南街、和平南路等交通干道已正常通行,口袋公園、火車站新站房投入使用,客運樞紐站、站前景觀廣場等市政項目也即將具備竣工條件,該片區已成為濰城區甚至全市“加速城市更新、建造質量城市”標志性地域,也成為拉動濰城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為將“加強城市更新、建造質量城市”這一嚴重工程執行落地,濰城區以公民大眾需求為導向,堅持公民城市公民建、公民城市為公民理念,打出城市建造和管理的組合拳。
2022年,該區出資1915萬元,方案新建口袋公園10個。現在,該區向陽路與玉清西街以北路東、湖景小學旁等5個口袋公園已建成開園,其余正在有序建造中。
濰城區把遮陽棚項目作為民生項目進行要點打造建造,堅持從老百姓的需求動身,繼續完善道路交通便當和校園周邊的配套設備,不斷提高大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盡力打造一座“有溫度”的高質量城區。
濰城區歸納行政執法局局長夏斌堂介紹:“本年,出資320萬元方案建造11處遮陽棚,建造面積為2269平方米,主要內容為建造遮陽棚及坐凳等配套附屬設備。”記者從濰城區歸納行政執法局得悉,現在濰城本年的遮陽棚建造使命已全部完結。
以補量提質為要點,濰城區還出資660萬元,方案在老舊小區、攤點群、校園等人員密集區建造公廁30座。在建造前,對現有城市公廁進行了解調查,全面摸清公廁數量、方位、類別和相關需求。邀請規劃設計專家對選址進行充分調研,制作公廁布點圖,輔導公廁建造工作,優化公廁服務布局。新建公廁大多選址在居民小區、游園、校園、商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
老城區是城市的“里子”,現代化高質量城市建造,要面子更要里子。濰城先后投入5.3億元,累計對3.34萬戶老舊小區施行改造提高,其間僅上一年改造數量就達2.3萬戶,改造戶數占濰坊市總量的38%、全省總量的3.56%,列濰坊市第1位、全省第2位。
本年,濰城區方案對南關大街、西關大街、北關大街觸及的91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高,改造總建筑面積130多萬平方米,1.8萬戶居民將享受到這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