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交通運輸部、省交通運輸廳相關領導專家專程來到常熟市,實地考察G524常熟段。常熟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錢敏磊介紹,該路段今年5月已獲批成為省品質工程。同時作為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11月初也通過了蘇州市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預驗收,并有望通過省級驗收,繼而向國家級示范工程發起沖刺。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滿足改善民生訴求,常熟市超前布局,在加快建設立體交通、推動交通節點城市轉型交通樞紐的同時,用畫工筆畫的精神從智慧、低碳等多個維度發力,提升交通品質,構建交通新格局。
車輛行駛在國省干線上,在路口常常遇到因前面車輛遮擋而看不見紅綠燈的情況。如今,在G524常熟段,駕駛員只要打開手機上的小程序,就可以通過虛擬信號燈功能實時看到紅綠燈變化情況。
這只是這條公路智慧功能的運用場景之一。有關人士說,G524常熟段全長19.64公里,是國省干線一部分,也是連接常熟主城區與濱江新城的快速通道,途經海虞鎮、梅里鎮等重要經濟板塊,在常熟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突出。因此,結合通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他們給這條路以發展之路、智慧之路、綠色之路的全新定位,采用高架+地面道路快速化改造形式,投資約55億元,高架道路于2019年1月通車,當年底全部改造完成。
該路段的智慧化建設,圍繞“基礎設施數字化”“交通管控智能化”“服務決策高效化”展開,做到了公路基礎設施信息100%采集和三維數字化呈現,實現人、車、路的一體化運行監測與協同管控。只要出現地表沉降、路面病害、貨車超載超限、行人闖紅燈等情況,都會第一時間系統反饋,進行及時處理。同時,建立與交警、路政、氣象等部門的數據匯集共享與業務協同,發生交通事故后能及時獲得道路損壞信息、迅速調度養護車輛現場處置。
這個率先建成通車的省智慧公路試點示范項目,也為全國智慧公路建設樹立了新標桿。
近年來,常熟的智慧交通建設,正從這一條路向整個面精細布局。去年,常熟市交通運輸指揮中心啟用,為全市交通運輸管理安上了“智慧大腦”。公交也用上大數據平臺和智能調度,百姓乘坐公交車不僅能在公交站臺的顯示屏上看到公交車班次、抵達時間,還可以在公交車上免費使用WiFi。
10月22日,自京東官宣把常熟打造成全球首座“無人配送城”以來,常熟街頭常常能看到一輛或幾輛紅色無人配送車組成的新風景。
無人配送車出發配送時,會發送消息提醒收貨人,到達配送地點以語音電話或短信方式提醒收貨,收貨人在屏幕上輸入運單號,相應的貨柜門就會打開。關上門,車子便自行離開。在無人配送城所在區域,京東物流配送員可申請“領養”一定數量的無人配送車,而成為終端人工智能的掌控者。專家分析,無人配送不只適合于快遞,還能覆蓋送餐、醫藥等多個上門服務場景。
今年,常熟市與京東物流深入開展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合作,首批30多臺無人配送車已經上路,5種車型滿足不同場景的配送需求。年內,還將新增近百輛無人配送車。
智能化,提升了常熟交通的能級,給百姓駕車、出行帶來了實惠。而綠色低碳,則讓常熟的“品質交通”有了更多內涵。
常熟市的萬人擁有公交車輛數、26.6%的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等指標都領先蘇州市。業內人士說,常熟市以創建省級公交優先示范城市為契機,推動公交綠色出行成主流追求的背后,是綠色交通硬件的支撐。
早在2016年,該市就引入純電動公交車,續航里程150公里左右,一夜充電大致可滿足全天運營所需。今年,新購置35輛純電動公交車,續航里程增加至250公里左右。這些車輛一般可使用8—9年,使用成本只有LNG車的1/3左右,而且大大減少了碳排放。
與此同時,該市去年新投運20輛氫能公交車,設立氫能源公交車示范線,既讓群眾享受到低噪舒適的出行體驗,也推動相關方面搶抓氫能產業風口。今年,該市進一步加大氫能公交更新替代力度,12月將新增16輛氫能公交車。目前,全市1238輛公交車,80%為清潔能源公交車。
綠色交通,無處不在。作為長三角區域進出口鋼材木材等貨物重要中轉港、華東地區最大紙漿進口港,常熟港在吞吐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綠色低碳建設的投入也不斷加碼。
船舶污染物接收落實電子聯單制度,實現了零排放、全接收。47道岸電設施,覆蓋了非?;反a頭所有泊位,相比2017年翻了一番。3家油品碼頭全部安裝油氣回收裝置,6個煤炭等散貨碼頭配置16套粉塵監測設備,并接入監控系統,進一步筑牢碼頭作業的綠色保障。
G524常熟段,不僅以智慧化聞名,綠色低碳也是鮮明特色,而且這一理念在道路改造施工中就已體現。原有路面的不少瀝青被再利用,采用溫拌瀝青混凝土施工工藝,路面鋪攤溫度由常見的170—180攝氏度降低至150攝氏度左右。道路兩側路燈全部采用LED節能燈具,而且通過隔音板加裝光伏板提供太陽能電力。此外,引入海綿城市理念,路面道路兩側布局20米寬綠化帶,既凈氣又凈水,道路面貌煥然一新。(周竣邵生余)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