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中聯重科發布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元,同比增長15.09%,剔除2017年上半年環境產業的營業收入26.65億元后,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較同期增長45.38%。同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狀況持續改善,上半年達15.95億元,同比增長128.82%。
中聯重科認為,2018年上半年,圍繞裝備制造主業,優化資源配置,做強工程機械,做優農業機械,加速發展金融業務,實現公司發展提質升級。受益于公司主導產品市場份額提升、高毛利率產品占比持續擴大、合同質量進一步改善,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市場領先地位更加穩固。
工程機械板塊增幅61.15% 產品毛利率顯著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基建投資力度不減以及“一帶一路”倡議落地帶來的海外市場機遇,工程機械行業保持持續復蘇態勢。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工程機械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報告期內,中聯重科工程機械產品銷售收入135.92億元,同比大增61.15%,工程機械優勢板塊集群效益更加凸顯。
2018年以來,公司主導產品市場領先地位更加穩固,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國內產品市場份額持續保持“數一數二”,其中建筑起重機械、長臂架泵車持續保持行業第一。與此同時,公司高毛利率產品占比也在持續擴大,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產品毛利率顯著提升主要源于企業規模效益的增長,產品結構向技術門檻較高的產品集中,以及公司新一代智能4.0新產品的推出。中聯重科產品毛利率的不斷提升也意味著企業盈利能力更加優化。
作為正加速培育的業務,公司金融板塊在2018年上半年有了新的跨越發展——中聯重科出資設立融資擔保公司,與國內領先的基金管理團隊合作設立中聯產業基金,有力促進公司產業與金融的協同和融合。
海外市場方面,中聯重科境外八個主要生產基地初見雛形,構建起圍繞“一帶一路”的本地化制造集群。其中,中白工業園基地建設加速推進,與白俄MAZ公司的合作快速實施;印度本地化綜合性制造基地項目進展順利;意大利CIFA正加速升級為涵蓋混凝土、工起、建起產品的綜合性公司。同時,上半年公司主打產品海外市場取得新突破,包括塔機在內的多款4.0產品國際市場份額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智能化轉型持續推進 技術創新引領市場
近年來,中聯重科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全面擁抱新技術和新經濟。以4.0智能產品為載體,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深度融合傳感、互聯等技術連結設備、企業與客戶,創新推動公司從“設備生產商”向“制造服務型企業”的轉型。
2018年上半年,公司持續推進智能化4.0產品的優化與上市,共新增9款4.0智能化工程機械產品。同時,中聯重科籌備成立工業互聯網公司,打造工業互聯網技術平臺,以更智能的方式,創造更智能的產品,提供更智能的服務。此外,7月底,公司與吳恩達教授的人工智能公司Landing.AI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合作主要著眼于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業機械方向的場景應用,標志著中聯重科高起點跨入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成為國內首家AI農業裝備制造企業。
技術的持續突破創新使企業在全球行業內的話語權不斷提高。2018年2月,中聯重科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ISO 12480-1《起重機 使用安全 第1部分:總則》成功獲批立項,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已承擔3項國際標準制修訂。此外,公司在自主創新領域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塔式起重機綠色設計與制造一體化平臺示范項目被工信部批準為2018年度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
經營性現金流增長128.82% 管理變革深入推進
2018年上半年,秉持強化現金流管理的方針,中聯重科經營質量顯著提升。半年報顯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5.95億元,同比增長128.82%。充裕的經營性現金流將為企業未來發展增添動力。
在經營管理方面,中聯重科持續強化市場變革、業務管控、服務升級、風險控制。公司全力推進“共贏發展”的客戶聯盟新商業模式,構建高效率、可持續的產業鏈生態圈。深化應用業務共性管理平臺,訂單生產模式全面落地實施,新機業務過程管控精準高效。嚴控新業務風險,妥善化解存量風險。以客戶滿意為核心全新構建服務管理體系,大大提升了客戶滿意度。
行業專家認為,未來三年,中國公路、地鐵、地下管廊、新城鎮等投資增速明顯,PPP項目進入加速落地期,環保政策常態化,長江經濟帶、雄安新區、泛珠三角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相關基建項目開工,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打開的增長新空間,都將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持續發展的重大利好。
招銀證券近日發布研報,預計中聯重科核心業務收入在2018年-2020年將保持持續增長。未來,中聯重科將持續推進企業戰略轉型升級,做優做強核心業務,打造裝備制造業的百年老店,持續為股東和用戶創造價值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