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追蹤汽車行業的盈利狀況改善情況相對而言要容易得多,在這一點上,穆拉利比其他行業的CEO更具優勢。福特公司生產銷售的是有形產品,這更便于投資者跟蹤其生產成本的變化。
相比之下,如果處在阿姆斯特朗這樣的處境,CEO們要啃下的骨頭就硬得多。因為衡量一家數字媒體公司的成敗往往要看它的廣告收入,而廣告收入源于廣告瀏覽者的數量和點擊率,但到目前為止,業界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模式能確保實現目標。因此,阿姆斯特朗不僅要整頓AOL的財務狀況,還要致力于公司的轉型——終止其盈利不斷虧損的網絡撥號接入業務,將公司轉型為數字媒體巨頭。因為數字媒體行業的盈利模式極其不確定,所以衡量阿姆斯特朗成敗的標準,比如網站的關注度,就略顯空泛。
如果CEO想讓自己制定的戰略站得住腳,就不能簡單地套用一些衡量標準,關鍵是讓人明白為什么要達到這些標準,無論這些標準是什么。例如,如果某位CEO宣布重組公司的銷售隊伍,并堅持到最后,當然可以贏得一定程度的信任。但是,如果這位CEO能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明這一舉措將有助于公司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他將更容易贏得股東的信任。
危險信號
事實上,任何行之有效的復蘇策略都不僅僅只是一組數字那么簡單。嚴格以收入為目標的復蘇策略是危險的。施恩最新力作《力挽狂瀾》(Reversing the Slide)向人們講述了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lectronic Data Systems)的故事。在上世紀90年代,這家公司苦苦掙扎,希望能夠跟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步伐。當時公司業績持續萎靡不振,該公司的CEO最后放手一搏,于2000年開始與海軍合作,達成了一項價值為69億美元的工程協議,試圖取悅眾多投資者。但令人垂涎的巨額數字并沒有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盈利。最終這位CEO被迫讓位,而為有能力真正挽救公司命運的人選讓路。
挽救公司危亡時常見的另一個錯誤是將公司的困境歸咎于外因。“全世界的零售商都會將銷售業績不佳歸咎于糟糕的天氣。這個理由當然經典。但在某些時候,CEO必須超越這個層面,找出導致失敗的真正原因所在,”企業管理重建管理協會(Turnaround Management Association)主席兼CRG管理公司合伙人麗莎-波琳如是說。
然后,CEO們需要做的就是循序漸進地解決這些問題。進度越快,效果越好。在當今社會,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