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筑市場的放開和企業間的競爭重組日益加劇,不少工地起重機械設備租賃(安裝)方和使用管理方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重經營輕管理、重使用輕維修的安全麻痹思想,設備故障隱患時有出現,成為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易發點。以2009年檢測江西省上饒市的92臺工地起重機械為例,經一次性檢測發現不合格塔機9臺,人貨施工升降機7臺,物料升降機68臺,不合格率達91.3%。無論是起重機械租賃(安裝)方還是使用管理方都存在不少安全問題與隱患。本文以此為例,就如何加強建筑工地起重機械安全生產預防事故作一分析和思考。
問題成因
租賃(安裝)市場混亂。目前,在上饒市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使用的起重機械是以租賃為主(少部分是個人或是施工單位自行購置),工程總承包商往往只與分包商(建筑機械租賃企業)簽訂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合同,只租不管、以包代管現象比較突出。有的建筑機械租賃企業在未取得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除資質證書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書的情況下開展業務;有的使用國家法律法規或地方規定明令淘汰、質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的起重機械;也有的是掛靠在有資質的專業租賃企業下開展業務,存在著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較低、設備日常檢查維修和安全防護工作不到位、安全生產意識和報檢意識差等問題,甚至出現無證上崗作業的現象。
施工管理安全意識弱化。建筑施工企業對現場起重機械設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有的施工企業撤銷了設備管理的專職部門,或把設備管理歸入工程綜合管理當中。由于缺乏專業管理,造成機械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及根據其工作特性制定的各級維修保養、設備建檔、設備報廢、設備流轉等制度規定落實不到位。工地現場監督管理和設備使用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導致設備安全保障措施不全,機械帶病運轉。
防范對策
從行政監管部門來看,要實行設備裝前資料審批告知制。對于一些國家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的簡易門架、井架式貨用升降機,嚴禁其進場,從源頭上把好關。加強檢驗監督管理,突出安裝環節,安裝前對安裝隊伍進行審查,安裝后必須經有關單位進行驗收檢驗,檢驗不合格的設備一律不得使用。抓好安全性評估。由于建筑用起重機械的工作環境決定了設備的陳舊及老化率較高,機械安全隱患發生率就會相應上升,因此,建議應聯合檢測部門對使用年限較長的設備進行安全性評估,有效地控制設備的使用年限,把舊設備的安全隱患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強設備動態管理。對本地區在用和待用的每臺起重機械設備的所屬單位、租賃單位、在用工程、技術使用狀況、責任人等要素建立電子檔案,實現設備實時動態管理,并與租賃單位資質管理相掛鉤,利用網絡等媒體手段及時向社會公布。加強租賃資質管理。要著重培育一批本地有資質的安裝企業,以注冊資金、設備數量、維修人員、維修設備等要素作為硬性條件劃分資質等級。對于個人擁有少量起重機械的租賃單位實行合并重組,在本區域形成幾家規模較大的起重機械租賃專營單位,便于更好地維護及統一管理。
從施工現場監理方來看,則要實行設備裝前開工告知資料審批制,杜絕淘汰設備、偽劣設備、無證設備、超期設備進場。實行設備裝后報檢制。建筑施工現場監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管者,其不但要監督工程質量,也要監督工地的施工安全。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完畢后,要及時報檢,未見合格檢測報告,設備不能投入使用。加強節點管理。從企業合同簽約開始,延伸到安裝拆卸方案制定、安拆過程的監督、設備的維修保養、人員的培訓教育和持證上崗等方面,都要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加強各個節點管理,環環相扣,使整體工作步入良性循環的有序狀態。強化教育培訓。設備安全管理說到底是由人來完成的,因此管理好人、教育好人、培訓好人、使用好人,是確保不出問題最根本的方面。因此,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開展愛崗敬業教育、抓好崗位業務技能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人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實際操作水平,這樣設備安全管理就有了實實在在的著力點,安全生產也有了質的保證。
問題成因
租賃(安裝)市場混亂。目前,在上饒市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使用的起重機械是以租賃為主(少部分是個人或是施工單位自行購置),工程總承包商往往只與分包商(建筑機械租賃企業)簽訂建筑起重機械租賃合同,只租不管、以包代管現象比較突出。有的建筑機械租賃企業在未取得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建筑起重機械安裝拆除資質證書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書的情況下開展業務;有的使用國家法律法規或地方規定明令淘汰、質量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的起重機械;也有的是掛靠在有資質的專業租賃企業下開展業務,存在著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較低、設備日常檢查維修和安全防護工作不到位、安全生產意識和報檢意識差等問題,甚至出現無證上崗作業的現象。
施工管理安全意識弱化。建筑施工企業對現場起重機械設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有的施工企業撤銷了設備管理的專職部門,或把設備管理歸入工程綜合管理當中。由于缺乏專業管理,造成機械設備日常維護保養及根據其工作特性制定的各級維修保養、設備建檔、設備報廢、設備流轉等制度規定落實不到位。工地現場監督管理和設備使用人員安全意識不強,導致設備安全保障措施不全,機械帶病運轉。
防范對策
從行政監管部門來看,要實行設備裝前資料審批告知制。對于一些國家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的簡易門架、井架式貨用升降機,嚴禁其進場,從源頭上把好關。加強檢驗監督管理,突出安裝環節,安裝前對安裝隊伍進行審查,安裝后必須經有關單位進行驗收檢驗,檢驗不合格的設備一律不得使用。抓好安全性評估。由于建筑用起重機械的工作環境決定了設備的陳舊及老化率較高,機械安全隱患發生率就會相應上升,因此,建議應聯合檢測部門對使用年限較長的設備進行安全性評估,有效地控制設備的使用年限,把舊設備的安全隱患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強設備動態管理。對本地區在用和待用的每臺起重機械設備的所屬單位、租賃單位、在用工程、技術使用狀況、責任人等要素建立電子檔案,實現設備實時動態管理,并與租賃單位資質管理相掛鉤,利用網絡等媒體手段及時向社會公布。加強租賃資質管理。要著重培育一批本地有資質的安裝企業,以注冊資金、設備數量、維修人員、維修設備等要素作為硬性條件劃分資質等級。對于個人擁有少量起重機械的租賃單位實行合并重組,在本區域形成幾家規模較大的起重機械租賃專營單位,便于更好地維護及統一管理。
從施工現場監理方來看,則要實行設備裝前開工告知資料審批制,杜絕淘汰設備、偽劣設備、無證設備、超期設備進場。實行設備裝后報檢制。建筑施工現場監理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管者,其不但要監督工程質量,也要監督工地的施工安全。起重機械設備安裝完畢后,要及時報檢,未見合格檢測報告,設備不能投入使用。加強節點管理。從企業合同簽約開始,延伸到安裝拆卸方案制定、安拆過程的監督、設備的維修保養、人員的培訓教育和持證上崗等方面,都要制定完整的、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加強各個節點管理,環環相扣,使整體工作步入良性循環的有序狀態。強化教育培訓。設備安全管理說到底是由人來完成的,因此管理好人、教育好人、培訓好人、使用好人,是確保不出問題最根本的方面。因此,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開展愛崗敬業教育、抓好崗位業務技能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人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實際操作水平,這樣設備安全管理就有了實實在在的著力點,安全生產也有了質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