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長與短,發達與落后是通過比較才鑒別出來的。春蘭公司效益增長的速度正是在比較和鑒別中顯示神奇魅力的。
來自江蘇經濟研究中心專家們的觀點認為,國內眾多的大中型企業發展緩慢、經濟效益欠佳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的體制和經營機制轉換遠遠滯后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基本上是老的體制和機制在起作用;缺乏一個在市場能持久打響的產品;其次設備落后,改造無資金,內部管理不善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春蘭公司對外絕對市場化、對內絕對軍事化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卻有效地克服了上述企業存在的弊端。
"我們叢開始就沒有享受過計劃經濟的好處,就象任憑風浪摔打的野孩子,自己闖蕩江湖,既是命苦,也是機遇。"總經理陶建幸這樣坦言評價自己管理的企業。
8年來,春蘭公司沒有享受過上級部門一份包銷指令性任務,也沒有得到過國家一分錢的投資。但由于決策的科學性和超前性,使他們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如魚得水,頻頻得手,使企業出現超常規發展的新局面。
進入90年代以來,面對喧囂的空調大戰,春蘭公司在積極調整自己,不斷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強大的市場競爭能力使春蘭空調的銷售由5萬臺、10萬臺、20萬臺、44萬臺,直至1994年上半年60萬臺大跨度的發展,目前,春蘭空調在國內市場的覆蓋率已達到40%以上。
(五)
"春蘭"成功了。他的成功不僅僅在于創造"核裂變"式的經濟效益,還在于他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成功的生產管理,經營機制方面的經驗。春蘭的意義已超出泰州,超出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