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絲毫不認為說管理學就只能講技術,不能講藝術。相反,管理學(其實任何的經驗科學其實都一樣)最忌諱的是藝術和技術的分離。但是,在中國目前的形勢看,我們尤其需要關注應該如何把管理藝術轉化成為管理技術,包括,前面提到的傳統思想文化精華,什么道家權變了、周易八卦、孫子兵法了、什么管子政治思想了、什么胡雪巖了等等等等,毛澤東的軍事和政治謀略也不例外。當然,要把這些思想和方法轉化成為管理程序和工具,談何容易!
其實,沒有必要太過于悲觀。事實上,我們許多企業的成功實踐表明,他們已經在運用而且一直在運用中國文化,只不過是他們沒有及時對之進行歸納和理論升華而已。我就不信,現在馳騁商海、位居企業重要位置的“老三屆”們,他們在思考企業發展問題上:不懂得在確立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時候,如何使之更能夠順勢、更能夠吸納資源和整合資源。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他們不但身體力行了毛的思想精髓,而且有效吸收了古代的智慧(如大道無門,有容乃大)。然而,他們還不會就此停止的,他們深深明白一條:企業的思想、理念要實施,要轉化為價值創造,要比競爭對手更能創造價值,他們還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去執行。為此,他們需要把這些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可以傳播和考核的程序、工具。這就是管理技術范疇的問題了?! ?
那么,什么是管理程序和工具呢?回答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但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管理就是能夠讓許多人按照同一目標做事,這就涉及到如何把這個目標有效傳達給那么多的人,而不是象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樣去告訴他并監督他做好。這就要求一系列的管理分工,包括要有人專門研究這些目標如何確定、用什么樣的方式傳達目標、怎樣測評工作有沒有做好等等,這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人、組織、信息來完成。還有一個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怎樣為之完成,怎樣為之沒有完成,即測評的標準。我們把上述這些過程簡單稱為管理活動,所謂管理程序和工具,簡單而言就是確保管理活動順利完成所需要的一些規則、規定和表格等等。有些人對這些瑣碎東西不以為然,那就看你的組織要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