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的奧運工程,到德國慕尼黑的Allianz體育場,再到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等重大工程的建設現場,都能看到大型履帶起重機大顯身手,即使一些上千噸的吊裝物,也能被它們擎天的巨臂輕松吊起,穩穩地落放到預定位置。在工程現場的施工機群中,履帶起重機總會以其龐大的身軀和令人信服的表現,吸引人們關注的眼球。
1、履帶起重機市場逆勢上揚
履帶起重機是工程起重機行業一個重要門類,具有接地比壓小,轉彎半徑小,可以帶載行駛等優點,被廣泛地應用于搭建橋梁、安裝發電設備、安裝煉油設備、架設風力發電機組以及建設海上工作平臺等施工項目。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加強,尤其在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大型施建設項目,以及電力、石油、化工等行業迅速發展的拉動下,國內履帶起重機市場得到了持續、快速壯大。
今年以來,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作用的逐步顯現,工程起重機行業突飛猛進的勢頭被暫時抑制,并在7月份出現了五年多以來的首次月銷量負增長,同比降幅為14.5%。但作為工程起重機子門類的履帶起重機市場卻逆勢上揚,成為行業中發展最快的門類。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企業共銷售履帶起重機107臺,與2003年上半年相比,同比增幅78.3%,增幅位居各門類工程起重機之首,比上半年行業整體增幅53.4%高出近25個百分點。在當前國內工程起重機市場整體回落的態勢下,履帶起重機市場仍能保持這樣快的發展速度,市場需求之強勁由此可見一斑。
2、國外企業加速強攻
面對國內市場的強勁需求,美國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德國利波海爾公司、以及日本的多田野、日立住友、加藤和神鋼等企業,紛紛加快進軍國內市場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我國各噸位的履帶起重機進口共計228臺,與2003年上半年的93臺相比,增幅為145.16%,在各門類工程起重機進口中也位居首位,比工程起重機進口整體增幅62.3%,高出近83個百分點。國外企業之所以在國內市場實現如此迅速的進展,有以下兩個主要因素。
1)履帶起重機行業的關稅政策調整 國家按照入世承諾,從2004年起,將履帶起重機關稅稅率從2002年的12%降至8%。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此帶來的國內外廠商平等競爭的開始,直接刺激了履帶起重機進口量的激增。
2)國外企業加大對國內市場拓展力度 今年以來,日本幾大起重機生產企業的銷售額大幅增長,一改往年的頹勢,這主要得益于國外市場的強勁增長勢頭,而不是日本國內經濟的好轉。2002年7月,日立與住友合并成立了以生產履帶式起重機為主,集開發、制造、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日立住友重機械建機起重機株式會社,其履帶式起重機銷量世界第一,全球市場占有率約為40%,公司希望通過拓展中國市場,將其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擴大到50%。日立住友已將銷售市場轉移至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市場。神鋼履帶式起重機今年的產量幾乎翻了一番,產量將從去年的140臺提高到今年的270臺,雖然有一部分得益于北美市場的需求增長,但中國市場的崛起,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利好。由于上半年市場全線飄紅,神鋼已經提高了今年的收益預測,希望能比去年的248億日元增長40%,達到350億日元(3億1700萬美元)。多田野和加藤的銷售額及利潤都有所增長,多田野是日本起重機的龍頭企業,其在2002年就實現了與京城重工的合資。另外,全球最大的起重機公司美國馬尼托瓦克起重集團,在今年初就準備與成都久和公司攜手,共同開拓塔機主機產品,以及履帶起重機、移動式液壓起重機的傳動部件等市場。目前,雖然馬尼托克和利渤海爾均未開始在國內直接生產履帶起重機,但它們的市場攻勢不可小覷。
3、國內企業虎口奪食
90年代中期之前,國內履帶起重機市場,尤其在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領域基本為國外企業壟斷,但近些年也不斷有國內企業進入該領域,并已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最重要的標志是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廠2003年150t履帶起重機的成功出爐。它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其設計直接與世界水平看齊,集中體現了國內企業在履帶起重機領域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并為與國外同臺競技,以及進一步發展成為替代進口的國產品牌,增添了籌碼。
目前,國內履帶起重機生產企業主要有徐重和撫順挖掘機廠兩家,徐重是國內工程起重機的最大生產企業,占據了行業的半壁江山,其在國內履帶起重機市場的占有率也在60%以上。國內履帶重機市場的升溫,為國內履帶起重機產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利機遇。同時,國內企業也已開始從這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的領域虎口奪食,這尤其讓所有業內人士為之振奮。而在國產履帶起重機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國內企業已經形成的更加優越的性價比,覆蓋全國的營銷、服務網絡等優勢,必將為推動其發展發揮不可抵估的作用。
4、直面差距不容樂觀
雖然國內履帶起重機企業發展很快,但是與國外企業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1)產品系列 目前,國產履帶起重機已經形成35-150t的產品系列,但與國外的差距仍非常明顯。利渤海爾提供的履帶起重機產品吊重能力為350-1200t,吊重高度可達226m,最大工作半徑為164m。同時,日本等國內企業已推出吊重范圍1-3t的微型履帶起重機,可以進入建筑內部,近距離完成吊裝,并且其租賃價格不菲。如在英國市場,3t的石川島履帶起重機每周租賃價格達350英磅。但在國內,此類滿足不同客戶差異化需求的產品,還沒有企業涉足。
2)產品可靠性 國內企業雖然在履帶起重機技術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由于起步較晚,產品可靠性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提高,還應加快一些專利技術的研制、應用,并堅持立足國際化配套,更快地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3)生產規模 由于履帶起重機屬于小批量產品,2002年全世界產量也僅有700-800臺,不易實現規模化生產。但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產能上仍有很大差距,徐重月產能僅為十幾臺。規模偏小就難以實現規模效益,也會使研發、銷售、服務等整個價值鏈規模不經濟。
4)國外市場拓展 上半年國內企業履帶起重機出口僅為12臺,與進口相比,貿易逆差甚巨。當然,現在最關鍵的是,國產履帶起重機首先應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在短期內,加大對于進入門檻不高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拓展,也是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推動國產履帶起重機行業快速成長的良策。
5、國產履帶起重機要挺直脊梁
上半年,國內履帶起重機進口228臺,加上國內企業的銷售量107臺(不完全統計),整體市場容量約為335臺,其中國外企業占據了約68%的份額,這種行業態勢應引起國內企業的關注。
履帶起重機這種重大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對于國家經濟安全以及推動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意義,在這里不必贅述。國產挖掘機因外資全面滲透而“城池不保”的前車之鑒,值得整個工程機械行業,乃至整個機械工業行業認真吸取教訓。當前,面對履帶起重機市場方興未艾的有利機遇,以及外企滲透步步緊逼的嚴峻挑戰,國產履帶起重機如何才能確保不重蹈覆轍,并且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不是羊入虎口,而是真正地虎口奪食,真正地挺起裝備中國的脊梁,這值得每一位行業人士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