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性是指一臺設備在某種狀態下保持平衡的能力。汽車起重機兼有汽車行駛和起重兩種功能,因此,存在行駛和起重兩種狀態的穩定性問題。
1.行駛穩定性
行駛穩定性是指起重機在行駛狀態下,抗傾翻和滑移的能力。失穩可能發生在兩個方面上,或與行駛軌跡平行,或與行駛軌跡垂直。這兩種狀態下的穩定性,我們分別稱之為縱向行駛穩定性和橫向行駛穩定性。
(1)縱向行駛穩定性
當汽車起重機在坡路上行駛時,一旦失穩可能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當其前輪(轉向輪)的輪壓為零時,當輪幾乎懸空,無法控制行進方向,喪失操縱性;二是當驅動輪的輪壓太小或附著力不夠,車輪打滑甚至車體沿坡下滑。縱向行駛失穩的主要原因是行駛道路坡度超過起重機的設計爬坡角度,或路況太滑。
(2)橫向行駛穩定性
主要表現是行駛中發生側翻或側向滑移。主要原因是轉彎速度大、半徑小,產生較大離心力,或在橫坡或路面傾斜的道路上行駛時,速度過快所致。
防止汽車起重機在行駛狀態下失穩的主要技術措施是,控制行車不超速、控制爬坡角度和合理的轉彎半徑。
2.起重穩定性
汽車起重機在起重作業中的穩定性,是指在最不利的載荷組合條件下,完成預定起重功能時抗傾翻的能力。
(1)傾覆線
傾覆線是最外側支腿或輪胎的連線。如果起重機發生傾翻,一般都是沿臂架所在方向的傾覆線傾翻。
(2)穩定條件
汽車起重機的起重穩定條件是對傾覆邊的起重力矩代數和不小于零。即包括汽車起重機自重在內的各項載荷對傾覆邊的力矩中,穩定力矩之和大于傾翻力矩之和。在計算時,每個載荷力矩等于載荷與該項載荷到傾覆線距離的乘積。
(3)起重作業區
以回轉中心為原點,以通過支腿中心的射線為界限,起重作業區可劃分為前方、后方、左右側四個區,駕駛室所在區域為前區。對于汽車起重機來講,起重作業區是兩個側方和后方,除非有特殊技術措施保障,前區一般不作為起重作業區;對于輪胎起重機和履帶起重機,作業區可包括兩個側方、后方和前方,四個區都可以作為起重作業區。一般情況下,后方的穩定性大于側方,側方的穩定性大于前方。
(4)影響穩定性的因素
載荷的作用性質。包括載荷的大小、載荷的作用方向
作業條件的影響。包括場地的地面或地基狀況、是否有坡度、自然載荷特別是風載荷的作用方向和大小等。
作業人員的操作。操作過猛、運行速度過快會使動載荷增大;判斷失誤、操作錯誤,都可能使車輛產生不穩定因素。
3.起重機的特性曲線
臂架式起重機的起重特性指標用起重力矩來表征的,起重力矩等于起重量和相應工作幅度的乘積。特性曲線就是表示起重量與幅度關系的曲線(見圖)。在特性曲線圖形中,起重作業安全區是由鋼絲繩強度線、臂架強度曲線和起重機穩定性曲線的包絡線所限定的區域。
根據受力分析可知,臂架是一個壓彎構件,作用在臂架上的起升載荷可以分解為垂直于臂架和沿臂架軸線兩個分力。其中,垂直載荷使臂架產生彎矩,同時對起重機產生傾翻作用;沿臂架軸線的載荷使臂架產生壓力。兩個分力隨著臂架幅度的變化而變化。在起升載荷和臂長不變的情況下,幅度越小,起升載荷對臂架的壓力越大,而傾翻載荷越小;幅度越大,傾翻載荷越大,對臂架的壓力降低。因此,在小幅度時,起重量受臂架強度制約,超載可能發生臂架破壞;在大幅度時,起重量受起重機穩定性制約,主要危險是喪失穩定引起起重機傾覆;而起重機的最大起升載荷又受鋼絲繩強度制約,超載會導致鋼絲繩斷裂。在臂架處于任何幅度,只要起重力矩超出安全區的操作都屬于違章超載。
特性曲線是進行起重作業的操作依據,應根據起重機的臂架幅度,嚴格控制起重量使之處于特性曲線限制的安全區內不超載。同時,特性曲線也是起重事故分析的重要參考依據。對事故進行分析時,還應該綜合考慮風力、操作速度不當引起的慣性力、支腿支撐基礎變化、臂架的彈性下撓等非起重量超載原因給起重機帶來的實際超載影響,這些都可以借助特性曲線進行分析,獲得定性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