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程機械全年銷量數據出爐,主要機種銷量仍處于市場低谷,并未止住下滑趨勢,而跌幅最大甚至可以用“慘烈”一詞來形容的當屬起重機械產品門類。尤其是塔式起重機,2024年總銷量7460臺,降幅59.19%;國內銷量5449臺,降幅66.73%。此外,汽車起重機總銷量19700臺,降幅18.79%;國內銷量10511臺,降幅37.51%。
以房建為主要應用場景,以租賃企業和建筑企業為主要客戶來源的起重機行業,正在面臨著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縮量,現金流持續緊縮的逆境。以傳統房建為主的建筑企業風險或將進一步釋放,市場加速出清由民企蔓延至央企,建筑商的冬天已經傳導至租賃商,進一步傳遞至裝備制造企業,這是2024年起重機銷量跌幅巨大的直接原因。
租賃是工程機械產業鏈重要一環,鏈接制造商與工程承包商,政府投資并且已完工項目的款項結算陷入停滯,是租賃與制造商陷入經營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
政府已完工項目的款項結算陷入停滯,租賃商為總包商墊資無法如期收回,資金鏈緊張導致保養設備捉襟見肘,員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更不要提投資更新采購新設備。
為按時給員工發放工資和償還設備按揭貸款,有的企業只能將房產抵押獲取貸款。然而,政府的欠款遲遲未能兌付,最終只能賣掉房子來償還債務。一旦公司倒閉,按規定還需支付 N+1 的員工遣散補償金,許多員工工作年限超 15 年,這筆費用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根據經濟學家李稻葵的一項估算顯示,地方政府延遲或未支付的款項,直接與間接相加,占比高達GDP的10%!如此龐大的款項未能及時兌付,眾多企業將面臨經營困境。企業在經營上并無過錯,卻因政府款項拖欠,面臨難以熬過當前難關甚至倒閉的風險。企業流動性危機的緊迫性,極有可能導致中小企業出現大面積倒閉潮。而對于已經倒閉的企業,即便投入大規模的救助資金,也難以挽回局面。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海峽城市研究所建議,應在春節前以最快速度剛性兌付各級政府的應付賬款。具體操作方式為:央行通過地方銀行,依據合同直接承兌政府的所有欠款,涵蓋欠企業主體、個人主體的款項,無論金額大小,應兌盡兌快兌。此項兌付以向市場注入緊急流動性為目標,不附加其他條件,僅要求地方政府對合同進行背書,確認合同真實性,從而將地方政府的項目款拖欠轉化為對央行的負債。
對于深耕行業謀求長期發展的建筑設備租賃商來說,如果上述建議能夠得到有效實施,至少能為企業的正常經營回一口血,熬過市場低谷期,護得自身周全,方能夠在回暖時迎接新一輪朝陽。
而對于起重機制造商來說,存量設備規模龐大,新設備更新需求低迷,恐怕還是2025年甚至是未來幾年時間內持續面對的發展課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建筑起重機械分會會長喻樂康在2024年年會期間,提出建筑起重機械企業要向全球化、全場景、全鏈條創新變革,尋找新的商業機會,拓展生存發展空間。
全球化,針對全球市場需求全面開發適應性產品,如城市塔機、新液壓平頭動臂塔機等;全場景,由單一的房建領域到房建、電建、工程等領域,由中高層房建塔機擴展為適應不同場景需求的特色塔機;全鏈條,開拓產品的前后端市場,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后市場產品和增值服務,二手設備再制造,拓展業務鏈條,盤活存量市場。
毫無疑問,起重機行業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看著宏觀做企業的時代已經過去,看著企業、看著市場、看著需求、看著你的客戶做企業的時代已經到來。宏觀環境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宏觀政策我們沒有辦法左右,問題在于市場上爭取做得最好,最起碼你要做的比主要競爭對手好,才能夠脫穎而出,取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
以房建為主要應用場景,以租賃企業和建筑企業為主要客戶來源的起重機行業,正在面臨著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縮量,現金流持續緊縮的逆境。以傳統房建為主的建筑企業風險或將進一步釋放,市場加速出清由民企蔓延至央企,建筑商的冬天已經傳導至租賃商,進一步傳遞至裝備制造企業,這是2024年起重機銷量跌幅巨大的直接原因。
租賃是工程機械產業鏈重要一環,鏈接制造商與工程承包商,政府投資并且已完工項目的款項結算陷入停滯,是租賃與制造商陷入經營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
政府已完工項目的款項結算陷入停滯,租賃商為總包商墊資無法如期收回,資金鏈緊張導致保養設備捉襟見肘,員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更不要提投資更新采購新設備。
為按時給員工發放工資和償還設備按揭貸款,有的企業只能將房產抵押獲取貸款。然而,政府的欠款遲遲未能兌付,最終只能賣掉房子來償還債務。一旦公司倒閉,按規定還需支付 N+1 的員工遣散補償金,許多員工工作年限超 15 年,這筆費用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根據經濟學家李稻葵的一項估算顯示,地方政府延遲或未支付的款項,直接與間接相加,占比高達GDP的10%!如此龐大的款項未能及時兌付,眾多企業將面臨經營困境。企業在經營上并無過錯,卻因政府款項拖欠,面臨難以熬過當前難關甚至倒閉的風險。企業流動性危機的緊迫性,極有可能導致中小企業出現大面積倒閉潮。而對于已經倒閉的企業,即便投入大規模的救助資金,也難以挽回局面。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海峽城市研究所建議,應在春節前以最快速度剛性兌付各級政府的應付賬款。具體操作方式為:央行通過地方銀行,依據合同直接承兌政府的所有欠款,涵蓋欠企業主體、個人主體的款項,無論金額大小,應兌盡兌快兌。此項兌付以向市場注入緊急流動性為目標,不附加其他條件,僅要求地方政府對合同進行背書,確認合同真實性,從而將地方政府的項目款拖欠轉化為對央行的負債。
對于深耕行業謀求長期發展的建筑設備租賃商來說,如果上述建議能夠得到有效實施,至少能為企業的正常經營回一口血,熬過市場低谷期,護得自身周全,方能夠在回暖時迎接新一輪朝陽。
而對于起重機制造商來說,存量設備規模龐大,新設備更新需求低迷,恐怕還是2025年甚至是未來幾年時間內持續面對的發展課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建筑起重機械分會會長喻樂康在2024年年會期間,提出建筑起重機械企業要向全球化、全場景、全鏈條創新變革,尋找新的商業機會,拓展生存發展空間。
全球化,針對全球市場需求全面開發適應性產品,如城市塔機、新液壓平頭動臂塔機等;全場景,由單一的房建領域到房建、電建、工程等領域,由中高層房建塔機擴展為適應不同場景需求的特色塔機;全鏈條,開拓產品的前后端市場,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后市場產品和增值服務,二手設備再制造,拓展業務鏈條,盤活存量市場。
毫無疑問,起重機行業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看著宏觀做企業的時代已經過去,看著企業、看著市場、看著需求、看著你的客戶做企業的時代已經到來。宏觀環境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宏觀政策我們沒有辦法左右,問題在于市場上爭取做得最好,最起碼你要做的比主要競爭對手好,才能夠脫穎而出,取得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