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經市人民政府贊同,《廣州市污水體系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由市水務局正式印發。其間提出,至2025年,規劃新、擴建海珠西部清水廠、蘿崗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等28座污水處理廠。同時進步再生水使用率,力求完成河湖、景象生態補水應補盡補,工業用水“應供盡供”,園林綠化用水“應替盡替”。
?
學生和家長參觀南沙區東涌污水處理廠
至2025年鄉鎮污水處理率到達98%
規劃以穩固、優化城鄉污水搜集、處理設備的建設及辦理效能為方針,以“提質增效”為重點,繼續優化污水管理體系,完成污水管理“雙改變、雙進步”。
規劃提出的具體方針是,至2025年,廣州鄉鎮污水處理率到達98%;城市生活污水會集搜集率穩步進步,到達國家、省查核要求;至2035年,鄉鎮污水處理率到達99%;城市生活污水會集搜集率到達90%以上。至2025年,污水再生使用率到達30%;至2035年,污水再生使用率到達國家、省查核要求。至2025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到達國家、省查核要求;至2035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到達100%。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還提出,逐漸進步污水設備辦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和才智化,積極探索和推進污水管理設備運營與養護的專業化、社會化、企業化和集團化。繼續深化水權水價改革,以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備運轉本錢,以合理盈余為準則,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動態調整機制。
至2035年滿足3000萬服務人口污水處理能力要求
截至2020年,廣州共有污水處理廠(站)65座,總處理規劃達775.5萬立方米/日(含番禺祈福西、祈福東清水站2.2萬立方米/日)。至近期2025年,規劃常住人口2000萬人,規劃污水總量794.7萬立方米/日,規劃污水處理廠(站)76座,其間新建污水處理廠13座,擴建污水處理廠14座,改造污水處理廠1座,關停污水處理廠2座,污水處理規劃達921.5萬立方米/日。也就是說,至2025年,規劃新、擴建海珠西部清水廠、蘿崗水質凈化廠二期工程等28座污水處理廠。
至遠期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2200萬人,規劃為62個污水處理體系,全市規劃污水總量1077.5萬立方米/日(鄉鎮污水量1069.0萬立方米/日,農村生活污水量8.5萬立方米/日),共規劃污水處理廠(站)92座(含結合城市開發建設配套清水站),其間新建污水處理廠20座,擴建污水處理廠47座,關停污水處理廠4座,按1374.0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規劃進行用地預控,滿足3000萬服務人口污水處理能力要求。
新(改、擴)建區域以雨污分流為準則進行改造
本次規劃再次強調了雨污分流的重要性,其間提出,為執行廣州市總河長令第4號及市河長辦的要求,開展源頭污染源管理工程,推進排水單元合格創建作業,完成“排水用戶全接管、污水管網全覆蓋、排放污水全進廠”的方針。結合廣州市海綿城市規劃,完成雨水徑流、面源污染源頭減量。
在現狀合流制片區,以雨污分流制為方針量體裁衣推進分流制改造作業。新(改、擴)建區域以雨污分流為準則進行改造,其間新建區域應選用分流制建設,改、擴建區域應優先考慮分流制改造,確有困難的區域,分階段實施改造。
綠色低碳方面,推進鄉鎮污水再生使用,節約使用水資源。推進鄉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在生態補水、工業生產、園林綠化、道路清洗、車輛沖洗及建筑施工等范疇的使用,進步再生水使用率,力求完成河湖、景象生態補水應補盡補,工業用水“應供盡供”,園林綠化用水“應替盡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