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占地面積317畝,總投資超過2.2億元的超大型智能花卉種苗基地項目——上海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試運行。它位于崇明中部的港沿鎮,以科技為引領,是打造智慧農業向高端邁進的一個縮影。在2021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即將開幕之際,經過精心培育的150個品種、30萬盆花卉也陸續進入盛花期。
花卉種植歷史悠久
崇明港沿鎮有著悠久的花卉苗木種植歷史,面積達6000余畝。1958年成立合興園藝場,擁有光明集團港沿花卉基地、春雷花卉合作社、超仁花卉合作社等一批有一定規模的花卉生產基地和市場主體。
截止2012年,因產業結構調整,花卉面積不斷下降,為重振花卉產業,港沿鎮聘請了花卉專家引入一批新種球,改良了種植方法,劍蘭、百合、芍藥等鮮切花生產走上了穩中有進的專業化經營之路。
2017年崇明區委區政府制定了“2+2+1”綠色農業發展戰略,目標是在發揮港沿鎮原有花卉苗木優勢的基礎上,打造上海崇明生態農業科技創新聚集區。2019年崇明區農委通過實施引培國內外花卉龍頭企業,鼓勵花卉種源研發、新品種引進等項目,推出多項優惠扶持政策,為花卉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力推動崇明花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智慧生態花卉園就在綠色生態、高效節約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基礎上,推廣“生態+”模式,推動花卉產業向生態、養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
推動產業升級 提高花卉“潛質”
為了更好迎接花博會到來,港沿鎮淘汰區域內低效種植模式,引進智慧花卉項目,通過打造育苗核心區、露地花卉觀賞區、品種展示區、研發辦公區,建設集花卉育苗生產、銷售和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實現全產業鏈運營、增值和服務。
鎮方對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環衛設施也進行了優化完善,共治理村內16條生態河道,同時在岸邊種植櫻花、無患子等樹木,增加繡球花、石竹花等小灌木和地被,實現生態河道視覺提升。結合“迎花博 治五棚”等工作,對城鎮內的環境進行大整治,重點整治違法建筑和違規經營,著重宣傳引導,開展最美庭院創建,通過以獎代補實現庭院環境整潔,鎮內容貌煥然一新。
港沿鎮利用特色花卉資源,重點打造智慧花卉生態園區域,系統實施道路修整、泯溝疏浚、環衛設施、綠籬隔斷和綠化景觀等配套建設,引導農戶用農村常見的缸盆磚瓦裝點生活,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用繡球花裝飾庭院,保留鄉村味道,海島特色,打造繡球花主題的“錦繡花宅”。
打響“上海花卉品牌” 持續注入鄉村動能
此次花博會召開之際,港沿鎮緊抓契機,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政策,聚焦“種源、生態、科技”,創建“三園區”、“三中心”,建設高品質、引領性、國際化的“上海花港”,鼓勵花卉產業的創新發展,打響“上海花卉”品牌,推動花卉產業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發展。通過區生態農業科創中心產業資源集聚優勢,開展花卉種質資源研發與成果轉化運用,打造花卉產業科創引領智庫;建設上海崇明花卉交流中心,形成花卉產業集成展示、市場銷售、行業發展、科普體驗為一體的綜合交流服務平臺;立足花卉產業發展,聚焦人才引進、項目用地、宣傳營銷、資金保障等關鍵環節,建立專項扶持機制;多措并舉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做強做精特色新優品種,打響上海花卉品牌。
鎮方通過建立家庭園藝中心,發揮專業人才隊伍作用,舉辦花藝學堂,組織系列培訓活動,提高市民園藝綜合素養和技藝水平;組建社區園藝師隊伍,構建全覆蓋、多途徑的消費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花卉園藝消費氛圍,改善港沿鎮居民的人居環境,使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下一步,港沿鎮會根據《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建設高端設施農業片區的要求和十四五規劃,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運作機制,充分考慮特色花卉產業、現有紅色文化等綜合因素,進行分類規劃設計。將“以花富農、以花惠民、以花聚友”為目標,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運營投資相結合,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來源: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