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西省省道網規劃(2021—2035年)》出爐
“4縱15橫33聯”高速路看看哪條過家門
《山西省省道網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出臺,《規劃》對山西省行政區域內的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構建了一張布局合理、安全可靠、便捷高效、智慧賦能、綠色集約的國省道網,期限為2021—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
5月6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我省屆時將全面建成發達的快速公路網、完善的干線公路網,服務黃河流域、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等重點區域發展。國省道總規模將由2020年的183萬公里增至2035年的278萬公里,中部六省排名由第六上升至第五。高速公路規模將由5745公里增至8418公里;普通國省道規模將由12552公里增至19393公里,基本達到全國中等以上發展水平。
到2025年省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
《規劃》指出,到2025年,省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省級高速公路網進一步加密,普通國省道網布局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網、“4縱15橫”高速主體骨架基本形成,打通33個省際出口,基本消滅“斷頭路”;普通國省道一級公路網基本形成,“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城際間基本實現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雙貫通。
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重要鄉鎮通省道,省際實現多路互聯互通,開發區、能源基地、3A級及以上景區、交通樞紐等國省道全覆蓋。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比例進一步提升;普通國道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技術標準,普通省道基本達到三級及以上技術標準。
實現省會到設區市3小時通達,設區市到轄區縣2小時通達,縣城到轄區重要鄉鎮1小時通達,重要鄉鎮15分鐘上普通國省道;覆蓋全省的旅游“快進”公路網基本形成。
到2035年,支撐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的高速公路基本達到六車道及以上技術標準,以一、二級公路為主的普通國省道網全面建成,智慧公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綠色公路成為普遍形態,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撐我省全面轉型,進入全國交通強省行列。
構建“4縱15橫33聯”高速公路網
我省將構建國家高速公路和省級高速公路“4縱15橫33聯”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總里程8418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4522公里,省級高速公路3896公里。
4縱:天鎮平遠堡至陵川奪火、新榮區得勝口至澤州道寶河、右玉殺虎口至垣曲古城、偏關水泉至芮城劉堡。
15橫:陽高孫啟莊至右玉殺虎口、廣靈加斗至平魯區二道梁、靈丘驛馬嶺至河曲、五臺長城嶺至保德、盂縣梁家寨至興縣黑峪口、平定楊樹莊至臨縣克虎寨、平定舊關至臨縣磧口、昔陽天晴垴至柳林軍渡、和順康家樓至石樓轉角、黎城下浣至永和永和關、平順河坪辿至大寧馬頭關、陵川營盤至吉縣七郎窩、陵川營盤至河津禹門口、澤州韓家寨至臨猗孫吉、垣曲蒲掌至臨猗吳王渡。
33聯:天鎮新平堡至韓家營、平城區田村至西河河、陽高王官屯至云州區陳莊、左云寧魯至渾源南榆林、平魯區至河曲禹廟、渾源至靈丘花塔、山陰元營至朔城區、朔城區西影寺至張蔡莊、朔城區趄坡至神池東湖、靜樂豐潤至方山馬坊、定襄楊芳至忻府區豆羅、陽曲大盂至青龍鎮、尖草坪區西墕至陽曲西凌井、壽陽南燕竹至迎澤區趙北峰、萬柏林區東社至古交冷泉、晉源區羅城至文水、陽曲凌井店至青龍鎮、榆次區龍白至小店區武宿、盂縣至陽泉舊街、離石區信義至田家會、壺關逢善至上黨區官道、北義城至大箕至北義城、洪洞明姜至曲亭、洪洞曲亭至堯都區陳埝、黎城幸福莊至潞城區西賈、鹽湖區燕家卓至解州至燕家卓、平遙段村至陽城蟒河、陽城潤城至西河、夏縣泗交至鹽湖區東郭、鹽湖區寺北至永濟、臨猗臨晉鎮至風陵渡黃河大橋、永濟開張鎮至芮城太安、聞喜東鎮至三門峽黃河大橋。
國省道構成“8縱16橫多聯”的普通干線公路
普通國道和普通省道共同構成“8縱16橫多聯”的普通干線公路布局,規劃里程19393公里。其中,普通國道8395公里,普通省道10998公里。
8縱:天鎮馬市口至繁峙神堂堡、盂縣盤口至黎城南嶺、新榮區得勝堡至陵川奪火、新榮區拒墻堡至澤州道寶河、右玉殺虎口至垣曲西灘、平魯區二道梁至平陸三門峽、偏關水泉至芮城風陵渡、偏關萬家寨至河津禹門口。
16橫:天鎮積兒嶺至陽高長城、陽高孫啟莊至平魯區二道梁、廣靈殷家莊至河曲黃河大橋、靈丘下北泉至保德馬家灘、五臺長城嶺至興縣黑峪口、盂縣雙山至興縣大峪口、平定舊關至臨縣克虎寨、昔陽九龍關至柳林軍渡、左權南坡至石樓辛關、黎城下灣至永和永和關、平順石板巖至大寧馬頭關、平順花園至吉縣壺口、陵川坪上至河津禹門口、陵川坪上至臨猗吳王、垣曲王古垛至永濟蒲州、垣曲王古垛至芮城風陵渡。
多聯:榆社至潞城區、陽曲至六岺關、太原至太谷區、太原至武鄉、晉祠至西城鄉、太原至米峪鎮、太原至杜家村鎮、牛尾至新蘭、陽曲至瓦塘鎮、界都鄉至黃澤關、東莊頭至李家莊、陽高至平魯區、石掌至馬圪當、大同至繁峙、壺關至平城鎮、大同至砂河、長治至柳樹口、長治至晉城、下良至龍溪鎮、代縣至解愁、榆社至石背底等108條聯絡線。(來源:山西晚報記者薛建英)
“4縱15橫33聯”高速路看看哪條過家門
《山西省省道網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出臺,《規劃》對山西省行政區域內的省級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構建了一張布局合理、安全可靠、便捷高效、智慧賦能、綠色集約的國省道網,期限為2021—2035年,遠期展望至2050年。
5月6日,山西晚報記者從省政府獲悉:我省屆時將全面建成發達的快速公路網、完善的干線公路網,服務黃河流域、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等重點區域發展。國省道總規模將由2020年的183萬公里增至2035年的278萬公里,中部六省排名由第六上升至第五。高速公路規模將由5745公里增至8418公里;普通國省道規模將由12552公里增至19393公里,基本達到全國中等以上發展水平。
到2025年省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
《規劃》指出,到2025年,省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省級高速公路網進一步加密,普通國省道網布局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網、“4縱15橫”高速主體骨架基本形成,打通33個省際出口,基本消滅“斷頭路”;普通國省道一級公路網基本形成,“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城際間基本實現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雙貫通。
全面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和普通國道,重要鄉鎮通省道,省際實現多路互聯互通,開發區、能源基地、3A級及以上景區、交通樞紐等國省道全覆蓋。六車道及以上高速公路比例進一步提升;普通國道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技術標準,普通省道基本達到三級及以上技術標準。
實現省會到設區市3小時通達,設區市到轄區縣2小時通達,縣城到轄區重要鄉鎮1小時通達,重要鄉鎮15分鐘上普通國省道;覆蓋全省的旅游“快進”公路網基本形成。
到2035年,支撐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的高速公路基本達到六車道及以上技術標準,以一、二級公路為主的普通國省道網全面建成,智慧公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綠色公路成為普遍形態,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有力支撐我省全面轉型,進入全國交通強省行列。
構建“4縱15橫33聯”高速公路網
我省將構建國家高速公路和省級高速公路“4縱15橫33聯”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總里程8418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4522公里,省級高速公路3896公里。
4縱:天鎮平遠堡至陵川奪火、新榮區得勝口至澤州道寶河、右玉殺虎口至垣曲古城、偏關水泉至芮城劉堡。
15橫:陽高孫啟莊至右玉殺虎口、廣靈加斗至平魯區二道梁、靈丘驛馬嶺至河曲、五臺長城嶺至保德、盂縣梁家寨至興縣黑峪口、平定楊樹莊至臨縣克虎寨、平定舊關至臨縣磧口、昔陽天晴垴至柳林軍渡、和順康家樓至石樓轉角、黎城下浣至永和永和關、平順河坪辿至大寧馬頭關、陵川營盤至吉縣七郎窩、陵川營盤至河津禹門口、澤州韓家寨至臨猗孫吉、垣曲蒲掌至臨猗吳王渡。
33聯:天鎮新平堡至韓家營、平城區田村至西河河、陽高王官屯至云州區陳莊、左云寧魯至渾源南榆林、平魯區至河曲禹廟、渾源至靈丘花塔、山陰元營至朔城區、朔城區西影寺至張蔡莊、朔城區趄坡至神池東湖、靜樂豐潤至方山馬坊、定襄楊芳至忻府區豆羅、陽曲大盂至青龍鎮、尖草坪區西墕至陽曲西凌井、壽陽南燕竹至迎澤區趙北峰、萬柏林區東社至古交冷泉、晉源區羅城至文水、陽曲凌井店至青龍鎮、榆次區龍白至小店區武宿、盂縣至陽泉舊街、離石區信義至田家會、壺關逢善至上黨區官道、北義城至大箕至北義城、洪洞明姜至曲亭、洪洞曲亭至堯都區陳埝、黎城幸福莊至潞城區西賈、鹽湖區燕家卓至解州至燕家卓、平遙段村至陽城蟒河、陽城潤城至西河、夏縣泗交至鹽湖區東郭、鹽湖區寺北至永濟、臨猗臨晉鎮至風陵渡黃河大橋、永濟開張鎮至芮城太安、聞喜東鎮至三門峽黃河大橋。
國省道構成“8縱16橫多聯”的普通干線公路
普通國道和普通省道共同構成“8縱16橫多聯”的普通干線公路布局,規劃里程19393公里。其中,普通國道8395公里,普通省道10998公里。
8縱:天鎮馬市口至繁峙神堂堡、盂縣盤口至黎城南嶺、新榮區得勝堡至陵川奪火、新榮區拒墻堡至澤州道寶河、右玉殺虎口至垣曲西灘、平魯區二道梁至平陸三門峽、偏關水泉至芮城風陵渡、偏關萬家寨至河津禹門口。
16橫:天鎮積兒嶺至陽高長城、陽高孫啟莊至平魯區二道梁、廣靈殷家莊至河曲黃河大橋、靈丘下北泉至保德馬家灘、五臺長城嶺至興縣黑峪口、盂縣雙山至興縣大峪口、平定舊關至臨縣克虎寨、昔陽九龍關至柳林軍渡、左權南坡至石樓辛關、黎城下灣至永和永和關、平順石板巖至大寧馬頭關、平順花園至吉縣壺口、陵川坪上至河津禹門口、陵川坪上至臨猗吳王、垣曲王古垛至永濟蒲州、垣曲王古垛至芮城風陵渡。
多聯:榆社至潞城區、陽曲至六岺關、太原至太谷區、太原至武鄉、晉祠至西城鄉、太原至米峪鎮、太原至杜家村鎮、牛尾至新蘭、陽曲至瓦塘鎮、界都鄉至黃澤關、東莊頭至李家莊、陽高至平魯區、石掌至馬圪當、大同至繁峙、壺關至平城鎮、大同至砂河、長治至柳樹口、長治至晉城、下良至龍溪鎮、代縣至解愁、榆社至石背底等108條聯絡線。(來源:山西晚報記者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