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在實驗室工作。記者 和冠欣攝
“為了增強我市工業發展后勁,特別是促進高新技術和外資企業發展,必須向郊區擴展,建設工業小區……”30年前的一份市政府常務會議紀要,“揭秘”了亦莊工業小區如何從無到有。
如今,京城東南五環外的這片土地上,重量級企業越來越多,總產值越來越高。2020年,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已形成高端汽車、產業互聯網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按照計劃,經開區力爭到“十四五”末再建成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白菜心”
創新攻關破解關鍵技術難題
把小米粒大小的鼠腦切成1000片,用一臺設備觀察每片上的腦神經,如果使用國外掃描電子顯微鏡需要數年時間,但依靠聚束科技研發的電子顯微鏡則只需幾個月。
亦莊永昌工業園,廠房外墻上密密麻麻掛著入駐企業的招牌。“藏”在其中的聚束科技公司,研發出了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
“我們實現了全球最高通量成像,成像速度可達到傳統電鏡的數十倍以上,顛覆性地將掃描電鏡從傳統意義上的納米‘照相機’提升為納米‘攝像機’。”聚束科技公司總經理何偉說。如此神奇的“攝像機”被廣泛應用在材料、生物、醫學和半導體等多個研究領域來觀測材料微觀結構。但由于國內高質量電子光學系統研制生產困難等原因,此前不得不花費巨額資金從海外采購。
亦莊從早年的工業小區開始,就瞄準“促進高新技術發展”的目標。“為了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題,2019年經開區圍繞‘白菜心’,聚焦‘硬技術’,持續打造技術創新示范區。聚束科技是最早被納入經開區‘白菜心’工程的企業之一。”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說,目前經開區已經發布10項關鍵核心技術清單,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突破性的重大技術創新成果。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北京經開區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北京市科技進步獎45項,全國首個民營商業航天火箭發射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誕生,萬人有效發明專利462件領跑全市,科技創新水平實現量質齊升。
“引力場”
吸納全球資源推動科技創新
一次性同時照射十幾個病灶,治療師手上猶如有一把無創“隱形手術刀”,通過“一鍵式”操作,為患者提供時間更短、無需開顱的治療。這種名為“HyperArc”的先進治療方法,其所必需的直線加速器TrueBeam來自經開區內企業瓦里安醫療系統公司。
瓦里安1948年創立于硅谷,占有超過50%的全球腫瘤放射市場。去年疫情之下,瓦里安再次加大投資提高產能,高端旗艦產品TrueBeam生產線如期在北京落成。
“目前,瓦里安醫療北京研發和生產基地已經成為瓦里安醫療全球最全產品線的研發和生產基地。”瓦里安醫療相關負責人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產值已增長了67%。
經過近30年的積累,亦莊已經吸引了15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聚集,其中就有拜耳等世界百強企業,GE、瓦里安等國際醫療影像診療行業知名企業。
“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做優高精尖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是經開區的職責使命。”梁勝說。亦莊正通過多重政策疊加優勢,打造“強大引力場”,吸納全球資源推動科技創新。
“大管家”
營商優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太感謝您了,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4月21日,北京ABB低壓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把錦旗送到了亦企服務港永康港。去年10月,亦企服務港永康港在走訪片區企業時了解到ABB公司正在籌建屋頂光伏項目,卻因公司廠房問題而遲遲無法辦理手續。很快,工作人員就幫助聯系協調了經開區相關部門及供電公司,陪著跑手續。在他們穿針引線的幫助下,相關審批手續最終順利辦理。
從去年開始,亦莊新城被劃分為11個區塊,每個區塊建設“亦企服務港”,確保“企業在哪里,服務就覆蓋到哪里”,打通企業辦事“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經開區已完成8個亦企服務港建設,服務涉及11077家企業,累計為企業解決了1317項實際難題。
“經開區已經建立常態化的企業服務機制,構建包括工委、管委會領導、各部門各單位在內的全方位、全覆蓋的企業服務團隊,確保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平穩、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經開區工委書記王少峰說,這一機制已經為企業提供人才引進、應屆畢業生落戶、子女入學、工作居住證、保障性住房等實打實的服務,化解企業難題,累計支持資金2500萬元。(來源: 北京日報記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