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陽明陽智能產業園內一角 李春曉攝
開局新語
作為革命老區和農業大市,“十四五”期間,信陽將堅定不移端牢“工業飯碗”,搶抓國內產業鏈重構機遇,更加注重全產業鏈專業園區建設,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加大創新龍頭企業、“瞪羚”企業、“雄鷹”企業招引培育力度,堅定不移挺起老區產業發展的“脊梁”,為奮力實現“兩個更好”夯實經濟基礎。
越來越多的人駕車上下京港澳高速信陽站時,會看到排著長隊、裝載著長長風機葉片的大型運輸車,慢慢匯入高速主路,沿著四通八達的高速路網,駛出大別長淮,開往四面八方。
在距京港澳高速信陽站不到1公里的信陽明陽智能產業園內,近2000名工人分布在葉片和風機廠的各條生產線上,忙個不停。
“每天至少有12支葉片、1臺風機在這里下線,被送往中部六省的風電項目建設工地。現在我們的車間全都滿負荷生產,‘五一’只放了一天假,生產計劃已經排到了兩年之后,今年產值突破50億元沒有任何懸念。”5月3日,河南明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健自豪地說。
2018年,生產納米碲化鎘光伏發電系統、風力發電機等新能源裝備,總投資達25億元的信陽明陽智能產業園項目全面開工,這是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在全國建設的三大產業基地之一,創造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信陽速度。
作為國內領先、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慧能源企業集團,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致力于能源的綠色、普惠和智慧化,業務涵蓋風能、太陽能產業,在2020年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中居第40位,穩居全球海上風電創新排名第一位。為了回報家鄉,該集團董事長張傳衛選擇回信陽投資建廠。
“在我們的帶動下,信陽正著力招引更多的上下游企業,聚力打造河南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逐步實現風機葉片、主機零配件、風電塔筒等全部在信陽規模化生產。”李健說。
同樣位于信陽高新區的恒石信陽風電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該市通過明陽智慧能源集團,成功引進的浙江恒石纖維基業有限公司的玻璃纖維織物生產項目。去年7月,項目順利投產,為信陽明陽葉片廠提供70.7葉型玻纖布的裁剪套裁。
浙江恒石纖維基業有限公司掌握國際先進的生產工藝,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風電基材制造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建筑環保、交通能源等領域。
恒石信陽風電材料有限公司車間副主任羅漢洪坦言,該公司順利投產發貨,高效對接明陽葉片生產基地,有效穩固了恒石纖維在風電基材板塊的市場供應鏈,不僅降低了生產、運輸、倉儲成本,而且更好地服務了客戶,可謂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距信陽50余公里的信陽鋼材專業園區內,安鋼集團信陽鋼鐵有限公司年產180萬噸的高性能熱軋合金鋼項目,河南中聯交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新增50萬噸的大型電力鍍鋅鐵塔、特異型交通配件大件制作車間,河南聯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150萬噸鍍鋅新材料項目,都在加緊建設中。
信陽市發改委主任熊政棟介紹,信陽堅持以“兩個更好”為統領,立足新發展階段,樹牢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把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牽引,按照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思路,中心城區集中力量做大電子信息、新能源裝備制造、新家居(綠色裝配式建筑)三大主導產業,各縣集中精力抓好一個主導產業、一個特色產業,開展針對性招商,加快延鏈補鏈,形成集群發展,走穩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加快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重大項目:
河南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包括信陽新能源裝備制造專業園和明港鋼材專業園。信陽積極引導河南明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將更多生產制造環節、更多上下游合作企業和研發團隊集聚到信陽,推動安鋼集團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河南中聯交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河南聯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升級改造、擴大產能,強化與河南明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的協作,逐步實現風機葉片、主機零配件、風電塔筒在信陽規模化生產,力爭到2025年實現河南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產值500億元的目標。(記者胡巨成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劉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