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103/08/150824511.jpg)
座談會現場。
3月5日下午,成都市環境監測大樓會議室內,一年一度的大氣污染防治市民“面對面”座談會拉開序幕。11名來自成都各行業的代表、特邀專家與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圍坐在一起,圍繞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出現的新、老問題,從多元角度深入分析,提出具體的意見建議,共同為大氣污染防治“把脈開方”。
“舉行面對面座談會,是成都在‘十三五’時期謀劃部署、每年堅持的一項創新舉措,目的就是當面溝通交流,把問題講清楚、講明白,一起商量對策,凝聚更大共識。”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
據了解,2020年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0天,優良率76.5%,主要污染物PM10、PM2.5濃度分別為64、4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5.9%、4.7%。對比基準年2015年,“十三五”時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共增加38天,優的天數增加65天,優良率提高9.6個百分點。
“近年來成都市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一旦出現重污染天氣,最終途徑還得靠天幫忙,如果天不幫忙,有沒有精準的持續改善措施?減少排放,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但充電樁的安裝問題怎么解決?灑水車到底有沒有降塵效果?”座談會現場,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方方率先拋出系列提問。
“這是一個關于重污染天氣應對,以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問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劉智接過話筒作答。劉智介紹,為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近年來成都全力推進“鐵腕治霾”、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同時,也持續實施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措施。比如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運行的前提下,以減排為目標,對工業企業和工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差異化管理。“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我們力爭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和配套充電樁比例達到4:1;針對灑水車降塵,下一步將把部分措施再細化,共同落地落實。”
![](http://m.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103/08/150824271.jpg)
市民代表、自然保護工作者巫嘉偉建議把生物多樣性數據酌情加入大數據進行分析。
除了提問,不少市民代表也給出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建議。自然保護工作者巫嘉偉長期關注成都生物多樣性:“如果能夠把生物多樣性的數據酌情加入到大數據進行分析,不僅能讓環境監測更有成都特色,還能從一定程度上將成都本土的一些物種更多地留存下來。”
![](http://m.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103/08/150824871.jpg)
市民代表、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車天發表示關注機動車減排問題。
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車天發在成都生活了近60年,他更關注機動車減排問題:“目前成都機動車保有量已經排名全國第二位,其中高污染排放的老舊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非常大,能否一并把外地在蓉老舊車納入淘汰或者限行管理,同時建議加大對臟車的治理。”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坦言,目前成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沒有邁過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依舊處于爬坡過坎的吃勁階段??傮w上,之前的成效還不夠穩定,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脆弱的,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稍微松勁,邁過這個檻的難度將會更大。
“生態環境保護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宏觀調控和精準治理缺一不可。”張軍說,下一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堅持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生態惠民示范工程。
座談會尾聲,張軍對市民代表們所提的寶貴意見建議表示感謝,他透露,目前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的工作計劃也會逐年更新,“各位的好建議、金點子都將被充分吸收到其中。”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如何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加大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張軍表示,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高位推進低碳城市建設試點,以降碳為總抓手,加快健全“碳惠天府”機制,積極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農業投入結構深度調整、集成優化,從根本上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同時,持續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以源頭治理為重點,研究出臺市級“三線一單”,開展PM2.5與臭氧協同精細控制,系統構建岷江、沱江生態廊道,著力整治噪聲、油煙、工地揚塵等民生問題,加強全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讓成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土更凈、景更美。(新華網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