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haodiaoseav.com/file/upload/202007/06/165043981.jpg)
7月3日,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上汽大通智能網聯車進行路測。 李茂君 攝
短短的幾十米道路匯集直行、禁止掉頭等多種標線,大晴天突降大雨……這樣特別的場景,在“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里,已是司空見慣。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將于7月9日至11日舉行,自動駕駛分論壇已摩拳擦掌。在去年8月正式開園的測試示范區里,自動駕駛汽車經歷了哪些考驗?它們的技術發展到哪一步了?記者前往測試示范區一探究竟。
經受考驗“一路闖關”
3日下午3時許,剛下過一場雨,記者坐上一輛來自上汽大通的自動駕駛接駁車。車子緩緩啟動,安全駕駛員的雙手離開方向盤。直行、轉彎、遇紅燈停下……這些操作已是小菜一碟。
“接下來,我們的車輛將進入隧道模擬功能區。它是全國最長的光模擬隧道,可以實現隧道內衛星定位導航失效工況測試、夜間及低光環境自動駕駛測試。”隨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從明亮的戶外進入燈光昏暗的隧道中,車子開行500米后平穩駛出并左轉。“不論隧道里亮度如何,與室外總有差距。車子駛出隧道左轉時,衛星高精定位尚未完全恢復,車載攝像頭對光照變化也很敏感,因此,自動駕駛實現左轉彎的操作難度還是不小的。”
車子還經過了降雨環境模擬區。這里是全國最長的可控降雨模擬道路,包含了直行、彎道、路口。“根據測試需求,可切換雨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五種模式。”
除上述兩個測試區外,測試示范區還有核心測試廣場、高速公路功能區以及城市道路功能區。記者了解到,高速公路功能區具備1.2公里高速路段,可執行盲區路口博弈、施工預警、特種車輛避讓。城市道路功能區總長4.2公里,可模擬城市道路環境開展自動駕駛出租車、智能公交、無人駕駛清掃車等營運車輛的實景測試。核心測試廣場則開展城市街景模擬以及自動泊車等測試內容。
正如考駕照一樣,自動駕駛汽車首先需要在安全可控的封閉區域內,通過一系列考試拿到上路測試牌照。然后,在指定開放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經過一系列評估再進入載人載物的示范應用階段,等到技術真正成熟,最終才能投入商用。”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吳海飛說,不同的車型有各自限定的工況,目前一些應用場景仍然需要時間去適應,比如街區、人流較為復雜的學校、醫院門口,以及惡劣天氣環境等。
“未來出行”加速落地
“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示范區可提供33類功能場景以及130項邏輯場景等測試服務。”自動駕駛分論壇承辦方上研智聯副總經理劉建泉介紹,“目前,在臨港示范區參加測試的主要車型為自動駕駛重卡、清掃車,以及出租車。”
上汽大通智能清掃車集成了激光雷達、毫米波、超聲組合感知系統以及北斗網絡RTK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自動模式下,車輛可自主對道路障礙物進行識別避讓,綜合工況下可連續作業4至5小時,廣泛適用于城市主次干道、高速高架道路清掃作業。
博雷頓電動智能裝載機適用于各種工況,特別適用于對工人的人身安全、健康存在嚴重威脅的施工環境,如井下、港口碼頭、煤礦等,而且搭載了博雷頓智能鏟裝系統、一鍵鏟裝準備、一鍵找平貼地以及一鍵卸料等智能技術。相比傳統柴油機,節省能耗成本70%以上,搭配平行駕駛更能高效節省人工成本。
商湯科技則依托獨立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超算平臺、基礎算法工具鏈、大數據標注仿真平臺等優勢,為客戶提供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DAS高級輔助駕駛解決方案。“我們已與國內外領先的商、乘用車企業,以及新勢力造車等密切合作,合力推動產品快速落地。”商湯科技研發執行總監石建萍表示,未來將以上海臨港為智能駕駛研發中心,致力于提供更安全、經濟、便捷的未來出行體驗。
據劉建泉介紹,本次大會上,自動駕駛分論壇將圍繞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智慧交通建設和營運車輛的商業運行解決方案,以“云會議、云直播、云體驗”為方式,邀請中國自主品牌、新勢力造車企業、信息通信企業、國外知名汽車制造商、高校、行業機構等開展技術研討,探討自動駕駛營運車輛的技術前沿、一體化營運方案和政策法規保障,推動相關技術發展和落地應用。(來源: 解放日報 束涵)
原標題:人工智能大會自動駕駛分論壇舉辦在即,記者探營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范區
自動駕駛汽車在這里上路“考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