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6月22日電(記者劉巍巍)“立足‘實踐育人’理念,圍繞機械專業特色,開展‘講好常州制造故事,弘揚常州制造精神’、‘行走的格桑花,3D探索營’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徐瑩告訴記者,上述兩項活動分獲常州市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十佳團隊和駐常高校“博愛青春”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精品項目獎。
常州機電是我國高水平專業群重點建設高校之一。拓展“第二課堂”,是該校增強思政工作穿透力,探討思想政治工作新動向、新特點、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上的有效做法之一。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曹根基說,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快構建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沈琳看來,增強學校社會滿意度和品牌影響力,關鍵在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往實處干、往深處抓、往遠處謀,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雙提升。
拓展“第二課堂”,提升學生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這是學校在加快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上的“發力點”。
近年來,學校與1000多家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在100多家行業重點企業建立學生實訓基地,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教學方案,聘請勞模和高級技能人才擔任學生指導老師,讓學生在崗位學習和生產實踐中錘煉品質,鍛煉能力。
“企業是最好的思想教育陣地。我們通過強化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產教融合,讓全程育人有效對接、貫穿始終,結出了人才培養的碩果,既服務了區域經濟發展‘主戰場’,也詮釋了校企命運共同體理念。”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黃寶玲說。
常州機電還著力推進課程思政改革,重視專業課程育人功能,成立課程思政研究工作室,聘請國家級教學名師為導師,研討出臺《機械工程學院課程思政實施方案》,通過示范課程、示范課堂建設,集體備課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聽課評課,開展理論研究,舉辦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競賽等方式逐步推進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學校基層黨總支還以品牌社團“學習社”為試點,開展“勵志學習強國·爭當時代先鋒”網上教育實踐活動,開通機械工程學院抖音號,依托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探索“線上+線下”立體化思政教育實踐機制,促思政教育“強、實、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