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記者從聊城市規劃局了解到,根據綜合交通專項規劃,聊城將構建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多模式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努力實現“2111”交通目標,即2小時通達京津冀協同區核心城市,1小時到達中原經濟區鄭州及省會濟南,1小時到達周邊縣市,中心城區公交500米站點覆蓋率100%。
鐵路運輸方面,聊城市將按照“三高鐵、一城際、三普鐵”的鐵路網總體布局結構,完善聊城“木”字型高速鐵路網,加快推動聊城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絡的步伐。其中,“三高鐵”為京九高鐵、濟鄭高鐵、魯中高鐵;“一城際”為聊德城際;“三普鐵”為京九鐵路、邯濟鐵路、聊泰鐵路。
公路運輸方面,規劃建設繞城高速北線、東線和德單高速,與現有青銀高速、濟聊高速、高邢高速等形成“兩環、五橫、兩縱”的高速公路網絡,總長度約545公里,承擔聊城與周邊地區及區域城市的高速交通聯系。規劃構建“一環、七射、多線”格局,形成一體化的公路交通網絡。其中,“一環”即G309、G240與S242形成的聊城中心城區外環路;“七射”即中心城至各個區縣的7條放射型國省道主通道,分別為至莘縣的G240、至陽谷的S242、至東阿的S325、至茌平的G309、至高唐的S242、至臨清S246、至冠縣的G309;“多線”即承擔各區縣之間人流、物流聯系的多條國省道,加強各區縣之間的交流。
水路運輸方面,結合聊城市內河道現狀、發展前景分析和層次劃分方式,有序開發徒駭河、黃河兩條重要的橫向航道和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逐步形成以京杭運河聊城段大通道為主體,一縱兩橫的總體布局。根據規劃,聊城市還將在中心城區東北方向建設聊城港。
航空設施布局方面,強化聊城機場的功能,規劃“一民航、七通用”的機場布局,即1個民用航空機場和7個通用航空機場。在鄭家鎮規劃建設民用航空機場,在冠縣、茌平等7個縣市各設置1個通用航空機場。
此外,規劃還對城市道路系統、公交系統、步行與自行車系統、城市客運樞紐、城市停車系統、城市貨運系統等進行了規劃。隨著一系列規劃的落實,聊城市將逐步形成“高效、暢達、可靠、宜人、低碳、安全”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