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周邊大部分國家受制于基礎設施供給不足,致使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而我國一方面具有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經驗,另一方面我國多數基建相關行業如鋼鐵、水泥、電解鋁、玻璃和船舶等具有一定產業實力,這就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國際產能合作奠定了客觀基礎。”2月14日,一位券商宏觀經濟研究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重點領域合作取得突破,優勢裝備優質產能加快出海,包括鐵路走出去實現重大突破,如印尼雅萬高鐵項目開工,將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裝備,標志著高鐵走出去實現歷史性突破。中老鐵路進入實施階段,中泰鐵路已經啟動,標志著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取得重大進展。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如期啟動;與此同時,核電走出去也邁出堅實步伐,如中廣核與英國、中核與阿根廷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合作投資建設有關核電項目等。
另外,鋼鐵、有色、建材等優質產能已經開始規模化向外轉移。如馬來西亞關丹園區現代鋼鐵項目、印尼鎳鐵項目、埃塞俄比亞陶瓷和建材工業園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建成后可顯著提高合作國生產能力。
上述研究員認為,目前周邊產能合作、中非產能合作、中歐產能合作、中拉產能合作均正在推進當中,以此為契機,中資企業將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優化全球布局,帶動國內裝備、技術、服務、標準和品牌走出去,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
另有研究者認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一方面可以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為世界經濟提供新動力。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將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助于推動我國優質產能走出去,加快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