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披露 最新進展在此!
5月25日,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透露了城市副中心規劃進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藍圖初現。有關它的區域面積、環境、公共設施、交通等規劃以及最新的建設進展,你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小編在此給你答案!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面積:擴大擴至整個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
原本確定的行政副中心就局限在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5月25日,北京市“展望‘十三五’發展譜新篇”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上,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表示,現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原來通州新城的范圍,面積大約為155平方公里。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也正在編制當中,編制完成后還需要上報中央。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通州區不能直接劃等號,并非通州全境的906平方公里。
環境宜居
■ 不再建設封閉式居住社區
副中心建設適合步行、空間開放、環境宜人的小尺度街坊,規模控制在1至2公頃,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式居住社區,通過增加路網密度和臨街面積,促進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向居住區有機滲透。
市政管線由直埋向綜合管廊建設轉變,杜絕“馬路拉鏈”,降低對城市日常交通和景觀的干擾,在城市副中心綜合管廊覆蓋率要達到80%。
■ 每個街區有一處高品質公園綠地
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方面,將建設完全對市民開放的濱水綠色空間,實現每個街區內都擁有一處高品質的集中公園綠地,實現約85%居民居住在距公園200米范圍內,保障市民步行十分鐘到達公園。
據市園林局介紹,北京行政副中心園林綠化建設4月全面啟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園林綠化總體布局為“一區、一城、三環、三網、四片、五鎮、多園”,即圍繞市行政辦公區、規劃城區形成綠環綠網。規劃城區外圍,永樂店、馬駒橋、西集等地營造大片森林濕地,與平原百萬畝造林林地連接,形成3處萬畝以上的森林濕地。
■ 建獨立安全自行車系統
在綠色出行方面,建設一個以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區,通過加密路網、形成小尺度地塊、林蔭路比例達到70%等方式,創造連續和舒適的步行系統,建立獨立安全的自行車系統。
設施配套引進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
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積極應對人口規模和結構變化,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和管理模式,分級分批、有序引進中心城區優質的教育、體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構建步行可達、實用舒適、智能高效的“一刻鐘社區生活服務圈”。
據報道,通州在“十三五”期間將引進至少2所三甲醫院,已經與安貞醫院達成意向,該院未來有可能落戶行政辦公區,建立行政辦公區微型醫療體系,但具體選址并未確定。
另外,4月27日,人大附中、首師大附中、北京二中、人大附中四名校進駐北京城市副中心,這些學校將在今年秋季招生。
交通建設軌道交通和一批道路將建設改造
在交通方面,副中心位于京津發展軸和京唐秦發展軸在北京市域內的交會點,特別是副中心與首都機場和新機場的交通連接,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
一是加強與區域的快速連接,重點推進京唐城際等規劃建設,實現與津冀互聯互通。二是加強與東部地區順義、平谷、大興、亦莊新城的交通可達性,特別是兩個機場的交通聯系。三是加強與中心城區的聯系。通過軌道交通建設和一批道路的提級改造,提升交通運行效率,實現半小時到達。
區域協同與廊坊北三縣實現“規劃一張圖”
備受關注的通州與東部地區、特別是廊坊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未來,通州與北三縣將加強跨界地區統一管控,統一規劃,將實現“規劃一張圖”,包括共同疏解、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大尺度建設綠色空間。
在建進展今年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
北京2016年重點工程中,涉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包括86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其中道路交通項目60個、水務項目24個、市政項目2個,計劃2017年底竣工,今年要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60%。備受關注的廣渠路二期今年10月完工、今年完成環球影城總工程量的兩成。
■S6線擬設站17座
連接新老機場的北京城際聯絡線S6線原本規劃為市郊聯絡線,已“升級”為城際鐵路,計劃今年第四季度開工,預計2019年12月竣工。
S6線初步考慮全程設站17座,其中北京境內15座(大興通州各設7站),廊坊境內2座。S6線未來有望與北京10條軌道交通線路實現換乘。
值得注意的是,S6線將從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標志性建筑運河ONE地下穿過,新華大街站(即6號線暫緩開通的通運門站)將與周邊建筑無縫銜接,形成整體“大船”,突出以北運河為紐帶的城市形象與文化內涵。另外,乘坐S6線到萬盛南街西口站,可換乘7號線東延到環球主題公園。
■ 黑臭水體2017年全消除
北京市委常委會于今年3月份通過相關規劃,明確通州及城市副中心水環境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到2017年,副中心黑臭水體將全面消除,北運河、運潮減河、蕭太后河等重點河道基本還清,水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重點水域力爭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到2020年,全區消除黑臭水體,水質基本達到地表水四類標準。
另外,副中心城區將加快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新建區實施雨污分流,到2017年,實現副中心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 輸電線路完成遷改
作為另一項重點工程,4月10日,歷時86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輸電線路遷改工程完工,標志著國網北京電力負責建設的首個城市副中心配套工程正式投運,為副中心的全面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國網北京電力還將加強通州地區配電網建設,重要區域實現電纜全覆蓋、光纖全覆蓋、自動化全覆蓋。預計2020年,行政辦公區年戶均停電時間低于30秒,行政副中心年戶均停電時間低于5分鐘。
■ 商務中心區2017年投運
2011年,市政府發布《加快推進通州現代化國際新城建設行動計劃》。此后,不少項目規劃落地,其中的25項重點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北環地下環隧、東關大道等工程已經建成,其它項目也將在今年完成,隨著基礎設施及周邊地塊的陸續建設,通州新城商務中心區將在2017年底基本投入運營。
通州新城商務中心區瀕臨運河,布局就像一大一小兩個三角形。相比中關村、奧林匹克公園等地下環廊,北環環隧未來正式投入運營后,地上的道路將基本不會駛入汽車,汽車將引入到地下環廊內,地上將讓位于行人和自行車。北環環隧還接入周邊22個地塊的地下停車場,避免了車輛在地上集中行駛或停放,造成道路擁堵。
與此同時,商務中心區的另一條環隧——南環環隧也正在抓緊施工中。根據規劃,南環環隧將主要是地下交通環廊,全長大約1公里左右,也接入周邊商業項目的地下停車場,并南北各設置一個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