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顆金子都發光】
在中國,在徐州,有著這樣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有著超過千人規模,每個成員的學歷都是本科以上,碩士以上占到70%,整體學歷水平每年都在不斷提高。是什么原因讓這些人凝聚在此?
徐工一位老領導說:“徐工之所以能夠不斷攻克世界級命題,敢于堅定不移、義無反顧的走全地面起重機自主創新這條路,原因不僅在于徐工人有著艱苦奮斗的精神,更因為我們有著一支優秀的技術團隊、有強大的制造工人技師隊伍和專業管理人才,是他們給了徐工十足底氣!”
輪式起重機在整個工程機械領域被公認為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高的產品,培養一名能獨擋一面的設計人員,至少5年以上。
幾百名研發人員和2000多名技術工人,攻克了12項重大技術難題,形成了20項子系統,其中5項國際領先,8項國際先進,7項國內領先。開發了28項專有技術,產學研項目14項,獲得授權專利145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
由此,團結奮發的徐工起重機械,一直領跑行業。對于領跑的感受,徐工有權利驕傲,但同時也有權利喊出:“領跑其實很辛苦。”
即使技術攻關相當艱難,徐州的生活環境也并不優越,但徐工卻是行業里面人員流動最小的企業。究其原委,徐工技術人員們最有體味和發言權:“徐工 ‘不輕易拋棄任何一個人’,并且每一位員工從進廠之日起就明白自己的職業道路的發展方向,企業絕不殺雞取卵,而是給每一個員工足夠長的成長線。”
近幾年來,徐工起重機械已經培養了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負責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多位市拔尖人才和技術專家。在幾百人的研發團隊中,博士、碩士研究生就有200余人。徐工起重機械的技術中心不僅在國內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在國際級技術中心評比中也名列前茅。
是什么使得徐工能夠網羅盡天下人才,打造起一支優秀的技術團隊?
徐工還有著一個優良的傳統,就是對年輕技術人員實施人才梯隊工程,也就是給不同層級的技術員工開設不同層級的“小灶”,構建起一個強大的傳幫帶網絡,任何一個層級的技術人員,無論是高工還是設計員,都能夠得到更高層級的實時指導和幫助。“開小灶”的同時,還給“壓擔子”,讓有激情、有思想、有實干精神的年輕員工,承擔重要項目的技術攻關,在用人上,尊上不唯上、重書不唯書,寬容失敗、鼓勵創新,加速技術創新隊伍的成長。
在徐工,28、29歲就擔當重任的毛頭小伙不斷涌現,對他們而言,學以致用,并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體現了人生價值,這是讓他們披肝瀝膽、忘我投入的最大動因。
他們說:“徐工給我一片天空,我就為她添光增彩!”而徐工重型的經營層想得最多的就是:“要讓每一顆金子都閃光!”
為了讓每一顆金子都閃光,創新體系必須跟得上!體系,建立了涵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實驗研究、標準研究的完整研發平臺,還與東南大學、浙江
徐工不僅建立了工程機械領域最具創新實力和影響力的技術創新大學、吉林大學等多所著名院校建立合作網絡,通過項目攻關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總結提煉形成了企業的核心技術,并在合作中為企業培養了一批高水平的專業人才。
正是有了這樣堅固的研發團隊,才有了徐工起重機械鐵打的技術,使得徐工的龍頭地位固若金湯。
2012年在北京召開的全球起重機峰會傳來消息:徐工躋身全球移動式起重機行業榜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