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陜西省西咸新區管委會主辦的“新長安大軸線”研討會在西安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文化學者肖云儒、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等專家學者出席并做發言交流。
“新長安大軸線”規劃圖
按照規劃,“新長安大軸線”將以灃河、渭河交匯處為原點,南至秦嶺,北至嵯峨山,穿越三星閃存芯片項目、昆明池遺址、周豐鎬京遺址、西咸新區信息產業園、能源金融貿易區、五陵原帝陵帶等歷史和當代地標,其中西咸新區內14公里核心區域被賦予建設成為大西安新核心的重任。
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軍在規劃匯報中表示,西咸新區在研究落實現代田園城市規劃中,提出了“遵循歷史文脈、遵循山水格局、遵循現代規劃理念”的原則要求,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新長安大軸線”的思路,以期成為關中城市群核心區的發展脊梁。王軍說:“這一規劃的出爐經過了詳細研究,與世界著名城市軸線巴黎、華盛頓、北京大軸線進行了對比,確定了‘一軸、三區、五星連珠’的空間格局。”
“新長安大軸線”規劃圖“一軸”“三區”
“新長安大軸線”規劃圖“五星連珠”
據介紹,這一規劃空間方案中的“三區“自北向南依次為“絲路能源金融貿易區”“統籌資源片區”和“灃鎬昆明池片區”,“五星連珠”指的是軸線上五個節點標志:信息時代塔、天空之城、文明之鼎、禹山和豫章塔。
研討會上,張錦秋、肖云儒等各界學者從歷史文明、城市規劃和建筑美學等方面展開發言,提出建議。張錦秋認為,新長安大軸線在西咸一體化的背景下,在周豐鎬京軸線的基礎上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將成為未來大西安的發展之軸。她建議,“新長安大軸線是個百年課題,不應急于求成,要按照城市發展規律來辦事”。
肖云儒提出,“新長安大軸線”在建設中要嚴守規劃,“在保護當地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打造成為我國新城市軸線規劃建設范例”。針對歷史和自然保護等疑問,王軍表示,在“新長安大軸線”打造中,“西咸新區將嚴格遵循保護歷史文明、保護自然生態的理念,做一個有愛心負責任的建設者”。
據了解,作為“新長安大軸線”核心區域,“絲路能源金融貿易區”在編制規劃時邀請到“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親手操刀,在充分吸取了軸線構建意見后形成片區規劃。
近期,西咸新區將進一步深化軸線方案及其周邊區域規劃調整,同時啟動能源金融貿易區和灃鎬昆明池片區的建設,“五節點”建設也將同步啟動。“新長安大軸線”計劃經過3至5年建設,完成軸線節點工程;通過20年建設,最終形成軸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