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特點。
1.國際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低速發展階段。工程機械產業與經濟關聯密切,受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影響較大。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速大大低于機械行業平均水平,進入低速發展階段的特征明顯。
2.國際工程機械市場及制造格局相對穩定。全球工程機械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中國和日本,這四大市場約占據全球70%。一批新興的工程機械市場近年來也開始崛起,如俄羅斯、印度等表現出較大市場潛力。全球工程機械的制造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西歐和中國四個地區,總產量占全球的80%以上。
3.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工程機械以出口為主,我國工程機械則以內銷為主。歐洲工程機械出口占比約為55%,日本為70%左右,美國為50%左右,我國為18%左右。
4.消化庫存成為全球主要企業的市場重心之一。2013年,卡特彼勒消化庫存29億美元,中聯重科全年減少庫存約30億元。消化庫存使得許多企業調整了生產計劃和未來預期。
(二)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
1.工程機械行業低速發展的態勢將繼續維持。歐洲、日本、北美地區的工程機械產業銷售量一度同比下降并持續低迷。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緩慢,發達國家內需乏力。在全球經濟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短期內工程機械行業恢復到較快發展水平動力不足,低速發展的態勢將進一步延續。
2.國際工程機械制造與銷售向新興經濟體國家轉移。目前,我國在發展中國家中市場最大、基礎最好,因此國際大型工程機械公司紛紛到我國投資或合作建廠。這種經濟發展形勢的反差,使得全球工程機械的需求和制造中心不斷向我國以及其他發展相對較快的國家轉移,國際知名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在我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設立研發中心、建設新的制造工廠成為趨勢。
3.企業兼并重組力度加大,一些國際知名公司被兼并。隨著我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實力的不斷提升,樸茨邁斯特、施維英等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收購的對象。兼并使產業規模與營銷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擴大,我國企業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4.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綠色制造與再制造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環保、安全法規標準不斷提高。隨著各個國家對噪聲污染、廢氣污染、熱排放、漏油等因素的限制標準不斷提高,國際貿易門檻也相對提高。
----信息化技術應用向縱深發展。工程機械制造業 “兩化”融合程度正在進一步加深,產品技術不斷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發展。
----節能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用戶對工程機械能耗指標的關注程度日漸增強,節能成為新產品研發的重要課題。
----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成為發展主流。除了新產品的節能環保以外,再制造也成為綠色制造、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利因素:
1.新型城鎮化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表明,在基礎設施方面,到2020年我國普通鐵路網要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鐵路網基本覆蓋50萬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國道基本覆蓋縣城,國家高速公路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服務要覆蓋全國90%左右的人口。公共服務方面,國家對基本公共服務、基礎實施領域和資源環保領域的巨大投資將帶動交通運輸、供水、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信息化基礎設施、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投資需求。在住房建設方面,以農業人口轉移、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為主要內容的住房建設投資將保持一定規模。
2.“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布與實施。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東南亞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的整體框架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形成互聯互通的亞洲經濟體系,合作重點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一帶一路”獲得了東盟、歐盟、阿盟等多個國際組織的支持,通過與近60個國家、40多億人口建立廣泛的溝通和協作機制,有助于我國獲得外部資源,同時有助于我國商品、資本和適用性技術輸出。“一帶一路”涉及大量設施建設,會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產生直接拉動。例如東南亞方向的鐵路、公路、港口、電網、油氣管線等建設項目;中亞方向的中吉烏鐵路、中塔公路二期以及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D線;東北亞方向的中俄東線、西線天然氣管道;南亞方向為中巴公路、核電廠、工業園區等,都有大量的工程機械產品需求。對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而言,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積極向東南亞、中亞及東北亞方向挺進,有利于打破當前行業低迷狀況。
3.企業科技投入提高。近年,工程機械行業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形勢較為低迷。在此氛圍下,行業內企業普遍通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方式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擺脫同質化困境,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這一情況客觀推動了我國工程機械技術水平的提升,自主品牌企業競爭力得到增強。
不利因素:
1.關鍵和高端零部件依賴進口成為行業發展瓶頸。目前,我國中高端工程機械產品的關鍵零部件仍需依賴進口,而國外供貨廠家價格較高、供貨周期長,甚至有些高端關鍵部件受到國外廠商的壟斷封鎖,制約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盡管近年來國內配套件研發制造能力提升較快,但是研發投入較大、生產成本較高,技術成熟需要時間,尤其是產品的可靠性被市場認可更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
2.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是從高速增長期向中高速平穩增長期過渡的關鍵時期。而工程機械行業與經濟大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因此這一國內經濟增速變化情況將對行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
3.產能過剩,市場保有量增長較快。2012年以前,工程機械銷量的高增長保持了較長時間,全國保有量已達到600多萬臺。由于市場保有量大,各地工程機械閑置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