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014年10月出入境檢驗檢疫情況
出入境衛生檢疫情況。2014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查驗出入境人員4410.18萬人次,同比上升9.69%。其中,發現傳染病例416人次。出入境人員監測體檢7.50萬人次,同比下降12.67%。出入境人員預防接種7.28萬人次,同比下降6.11%。對于以上檢出病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已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進境農產品有害生物截獲情況。2014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在進境農產品檢疫過程中共截獲有害生物2176種67985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145種6043次,一般有害生物2031種 61942次。針對發現的疫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法作退運、銷毀、除害處理等檢疫措施,防止疫情傳播擴散,并向國外通報,要求有關國家采取改進措施。
旅客攜帶物和郵寄物中禁止進境物截獲情況。2014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從進境旅客攜帶物和郵寄物中共截獲禁止進境物36019批次,其中從進境旅客攜帶物中截獲了新鮮水果、蔬菜、象牙制品、植物種苗等;從郵寄物中截獲了大量的帶土人參、攜帶大塊土壤的植物盆景、動物蹄骨角類、象牙及其制品、新鮮果蔬等。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從上述禁止進境物中檢出有害生物3174批次,包括腐爛莖線蟲、大洋臀紋粉蚧、美澳型核果褐腐病等。
進口食品化妝品不合格情況。2014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質量安全項目不合格的進口食品287批、化妝品4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7類產品,主要不合格產品是糖類、飲料類和糕點餅干類,來自34個國家或地區,標簽不合格、品質不合格和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項目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妝品涉及3類產品,分別是膚用化妝品、香水類化妝品和其他化妝品,來自4個國家或地區,不合格原因為證書不合格、禁限用物質、包裝不合格和標簽不合格。對以上不合格的進口食品化妝品,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均采取了退運或銷毀等措施,未進入國內市場。有關詳細信息,將在質檢總局網站上予以公布。
進口工業品檢驗監管情況。2014年10月,根據中國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的信息平臺統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累計截獲進口質量安全不合格商品10821起,主要涉及服裝、機械/成套設備、危險化學品等,目前,檢驗檢疫機構已經依法對206起不合格商品采取退運或銷毀措施,其余不合格商品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2014年10月,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2.67萬批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施檢驗檢疫,計373.94萬噸、23.04億美元,檢出不合格13批,計798.47噸、117.39萬美元。這些不合格廢物原料,已全部實施退運。檢驗監管進口危險化學品9495批,計2808.24萬噸、205.06億美元,檢出不合格544批,計75.07萬噸、6.21億美元。這些不合格的危險化學品,已全部根據具體情況督查企業采取救助包裝等整改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2014年10月,處置進口汽車缺陷召回9例,涉及17個車型、29772輛。
五、2014年10月特種設備事故情況
2014年10月,全國共發生各類特種設備事故14起,死亡12人,受傷13人。與2013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持平;死亡人數減少4人,下降25.00%;受傷人數增加6人,上升85.71%。八大類特種設備中,鍋爐事故2起,壓力容器事故1起,電梯事故3起,起重機械事故3起,場(廠)內機動車輛事故4起,大型游樂設施事故1起。以上事故正在按照事故調查的有關規定進行調查處理。
六、質檢總局大力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
近期,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14年123號公告,經地方政府申請和國家質檢總局組織考核,全國又有44個縣(市、區)被授予“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至此,全國累計已有 188 個縣(市、區)建成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并覆蓋到除西藏以外的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
近年來,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食品農產品出口構成了越來越大的挑戰,如日本出臺的肯定列表制度等,設置了嚴格而大量的農獸藥殘留限量要求。跨躍這些技術性貿易措施要求,成為我國食品農產品順利出口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促進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自2009年起,質檢總局在全國大力推行示范區建設。示范區建設的核心是從食品農產品安全大環境的宏觀管理入手,在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引入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倡導“地方政府主導、監管部門參與、生產企業落實、全社會監督”,對一個地區的食品農產品生產環境,特別是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環境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從而建立以區域化管理為核心、覆蓋從種植和養殖源頭到餐桌全過程、符合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質量安全示范區,并以示范區建設引領食品安全管理,保障整個行政區域的出口食品安全。
五年來的實踐表明,示范區建設呈現出數量增長快、地域范圍廣、輻射帶動作用大和建設質量標準高的良好態勢,創建示范區的地區,農業生產標準化和種植養殖基地規模都有了明顯提高,農藥化學投入品控制越來越規范,疫病疫情監測、風險監控和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建設有了明顯提升,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一是提升了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示范區建設落實“一個標準、兩個市場”機制,在示范區內采用國際上最嚴格的標準、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通過提升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引領帶動國內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惠及國內消費者。二是塑造了品牌形象,促進了經濟轉型。示范區累計創建國際品牌60余個,國內品牌4820余個,在近年來我國外貿形勢十分嚴峻復雜的情況下,促進了外貿結構優化,形成了出口食品農產品競爭的新優勢,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三是創新監管模式,促進了“三農”發展。質檢總局對示范區出口產品給予檢驗檢疫監管便利措施,進一步簡政放權,激活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對外食品農產品貿易發展。5年來,通過示范區建設帶動群眾增收累計794億美元,帶動農村就業人口達到2840萬,出口創匯累計659億美元。
示范區在提升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我國優勢食品農產品出口方面發揮了良好的引領作用。下一步質檢總局將加強國際合作,在現有示范區基礎上,與進口國家或地區共建國際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形成進出口食品農產品安全國際共治新局面。
七、缺陷汽車召回以及缺陷信息收集情況
2014年10月,共有10家企業開展了15次召回活動,涉及車輛96.52萬輛。召回次數較去年同期增長7%(2013年同期實施汽車召回14次),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2627%(2013年同期召回缺陷汽車3.54萬輛)。汽車企業受質檢總局缺陷調查影響共實施召回活動2次,涉及缺陷汽車58.11萬輛,占10月全部召回數量的60%。
八、“質檢利劍”行動開展情況
(一)深入開展“質檢利劍”行動建材專項執法。今年以來,質檢總局部署以防水材料、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木地板、采暖散熱器為重點產品,重點查處無證生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質釋放量超標、假冒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行為。截至10月底,已出動執法人員93736人次,檢查生產單位24531家次,查辦案件5029起,其中100萬元以上案件32起,查獲假冒偽劣建材產品貨值金額40398萬元,移送公安機關處理案件30起、移送其他部門處理案件11起。
(二)深入開展“質檢利劍”行動汽車及其配件專項執法。以專用校車為重點,重點查處專用校車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和未經強制性認證等違法行為。汽配以制動器襯片、制動液、安全氣囊燈為重點,重點打擊無證生產、不符合強制性標準、以假充真、廢舊翻新、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截至10月底,已查辦案件597起,查獲假冒偽劣汽配產品貨值金額163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