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三”并沒有來照顧鋼材市場,那么PMI指數對后期的鋼材市場有何影響?記者在此給大家作出分析。
首先,pmi中的產出指數創下18個月新低,直接表明制造行業生產活動低迷;除汽車行業保持較快的增長之外,家電、工程機械、造船等行業今年以來景氣度相對較低,主要出于去庫存階段,導致生產活動不足,對鋼材的需求釋放較為緩慢。就鋼鐵等冶金行業而言,3月生產活動雖有所提升,但受需求及高庫存限制,鋼廠在3月下半月逐漸增加檢修;且近期因資金壓力、信貸危機導致的國內鋼企出現被迫停產甚至破產現象時有發生;海鑫鋼鐵6座高爐全線停產,在行業持續低迷,國家環保調控等重拳之下,資金實力較弱的中小型民營鋼廠后期或會迎來更多的停產、破產潮,鋼鐵行業生產活動有可能“被迫降低”。但同時也會給予大型工廠一些“恢復”產能的空間,因此,整體鋼材產量不會有明顯的下降。
雖然有的人說現階段社會庫存和鋼廠內部庫存都在雙雙回落,但是仔細對比,不難發現,我國的鋼材庫存量仍居高位。所以從鋼廠方面來看,后期鋼材市場的供應量或減少,但空間有限。
其次,制造業新訂單下降1.7個點至46.9,是自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值。一方面,說明因為經濟的疲軟,導致我國內需消費進一步低迷,從2月份CPI降至2.6%可以看出,春節過來以后國內整體消費水平偏弱,家電、汽車等鋼鐵主要下游行業消費處于弱勢,且出口業務低迷;家電等制造企業生產低迷的情況下,其資金壓力較重,對于鋼材等主要原材料的備貨量持續回落;肯定不利于下游行業對鋼材等原料的消化,導致今年鋼市傳統的“金三”旺季不旺。
當前經濟持續低迷,國家為了保持經濟的平穩發展,已經釋放了較為強烈的穩增長信號;例如新城鎮規劃發布實施,讓1億農民進城,這對于家電、汽車等行業或多或少有拉動作用;同時對于鐵路基建等方面的投資也開始增速,所以對于鋼材市場的需求方面,后期或有小幅的促進。
雖然PMI數據很不理想,但是筆者認為這不代表著后期會越來越衰弱,反倒是會有所加強,對于鋼材市場而言也是一樣的,綜合來看,筆者認為后期鋼材市場的鋼材供應量或有一定幅度的縮減,同時下游需求或有小幅的釋放。對于后期鋼材市場利好影響或多于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