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鋼箱梁拼裝中鐵山橋中山基地,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下達指令,CB01標首段深水區非通航孔橋鋼箱梁大節段裝船啟運。據悉,深海第一梁計劃于本月18日架設,標志港珠澳大橋鋼箱梁制造工程從拼裝轉入橋位連接施工階段,大橋建設駛入快車道,也實現了我國鋼橋制造從造橋大國向造橋強國的跨越。
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長約22.9公里,板單元在山海關、武漢、南通、揚州的基地制造,梁段拼裝在中山的3個基地完成。中鐵山橋集團總經理劉恩國介紹,CB01標板單元制造工程自2012年7月18日正式開工,鋼箱梁總拼裝于當年12月28日在中山基地開工。
CB01標項目總工程師胡廣瑞介紹說,項目合同段全長8.67公里,鋼結構總重約18.3萬噸,由72個大節段和55個小節段組成,大節段長度最大為152.6米,最大重量達到3600余噸。
首段大節段為深水區非通航孔橋香港側第二聯第一跨,長132.6米,寬33.1米,高4.5米,重2815噸,是國內已發運的最大規模鋼箱梁節段。
據介紹,大節段制造中采用了自動焊接機器人設備,使鋼箱梁拼裝局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提升了我國鋼箱梁制造技術水平,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根據計劃,CB01標今年將完成42個大節段制造,實現工程過半。
昨日,在2臺2000噸龍門吊的吊裝下,首段鋼箱梁順利裝船啟運。這是國內同類型最大起重能力的龍門吊,跨度62米,起升高度45米,可滿足所有大節段鋼箱梁的吊運。“采用龍門吊吊裝,吊裝過程不受潮汐制約,實現全天候作業,有效保證了港珠澳大橋的施工周期。”胡廣瑞介紹,平板駁船啟運至安裝橋址,航程約6個小時。
另據了解,自去年12月2日啟動的淺水區非通航孔橋組合梁架設,目前也已完成7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