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十一五”期間的高速增長,“十二五”期間的市場需求將呈現平穩增長趨勢。從國內發展環境分析,“十二五”期間,國家經濟增長方式將由投資拉動型向低碳、綠色、高效、節能型方向轉變,提高了投資質量和投資效益,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長率在20%左右,這將對火暴的市場需求有一定抑制。
從總體投資構成分析,城鎮投資將占到85%左右,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仍然是建筑業的活力。同時,國家還將加大水利工程、海洋工程、鐵路、公路、城鎮公共交通等的建設。對于西部大開發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扶持也將進一步擴大。綜合來看,“十二五”期間,國內市場需求仍然是主導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主要動力,中國也是國際工程機械需求量最大的熱點市場。到2015年,我國對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將達到8 370~8 510億元。
但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勞動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持續增大;人民幣升值處于長期上升通道,進口有可能擴大,出口難度加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偏低、共性技術供給不足;關鍵功能零部件和基礎工藝落后;受投資和消費需求趨緊的預期和幾年來產能增速過快的影響,部分企業訂單可能不飽滿、賬款回收困難等不利因素,使保持行業穩定較快發展的困難增加;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同臺競爭形勢更為嚴峻。
此外,由于全球經濟將轉入調整期,未來幾年仍然存在美國、西歐五國主權債務危機,各國新一輪經濟振興計劃難以協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貨幣不穩等諸多不確定因素。所以,預計到2013年國際工程機械銷售額將逐步回升到金融危機前的趨勢,其中發展中國家將成為主要市場,從而加速“十二五”后期國際工程機械的需求增長。據預測,2015年主機產品國際需求量將達2 100億美元,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將達260億美元,成為世界出口大國。
專家解讀
王建宇:工程機械還應當在應急救援方面做出更突出的貢獻。近年來,在抗擊罕見的雨雪冰凍、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當中,行業上下表現出了胸懷全局,不畏艱險,精誠團結,愛崗敬業的精神品德,受到社會的高度贊揚。據不完全統計,僅在汶川地震搶險救災當中,全行業向災區捐贈設備和現金共計達到2.8億元,受到政府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蘇子孟:從國內的發展環境和需求預測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區域戰略也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預測,到2015年,我國對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將達到8 370~8 510億元。
茅仲文:據分析,在9 000億的銷售規模中,一半以上應該是資本輸出的增值,具體表現為引進先進技術等。所以,提高技術含量和擴展科技創新是“十二五”期間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從時間上來說,2013年應該是銷量增長的主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