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5日,對于興業銀行行長李仁杰來說絕對是個令人振奮的日子。這一天,這家在中國盈利能力首屈一指的股份制銀行在A股上市,以每股15.98元的高發行價,募集資金總額達159.9598億元。這筆資金無疑會給興業銀行的全國市場發展戰略插上了一雙翱翔高飛的翅膀。
數年前李仁杰就意識到,同業并購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由此興業銀行將同業并購確定為未來發展戰略之一。自2001年起,興業銀行便通過并購信用社,陸續在江浙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延伸其在長江三角洲的網絡布局。2004年,興業銀行更是斥資4.3億元并購佛山市商業銀行,在佛山、東莞、順德和南海設立機構,與廣州、深圳等原有機構一起,業務覆蓋了整個珠江三角洲。爾后,將部分業務板塊部門遷移或設置到北京、上海等金融市場和金融人才密集的地區,興業銀行完成了從一個區域銀行到全國性銀行的基本布局。
而為了避開四大銀行的優勢,凸顯商業銀行靈活、反應快的優勢,興業銀行于2005年正式啟動與區域性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計劃戰略,通過向小銀行輸出產品、技術、服務,實現與中小銀行的共同發展。
在李仁杰看來,中國的銀行不可能最后并成幾家大銀行,這不現實,因此必然會存在很多社區型銀行,而在大型銀行夾縫中謀生的中小銀行,其最大的短板往往來自網點和產品線的缺失。興業銀行與中小銀行的合作不會存在競爭,而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于興業銀行而言,延伸服務網絡,在有合作機構的地方就可以不設網點;對于區域性中小銀行而言,可以借助興業銀行的網絡支持其客戶在全國各地辦理業務,可以借助興業銀行開發的產品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在共同建造的金融服務價值鏈中,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互利共贏。目前,興業銀行已經與80多家戰略合作銀行簽約。
通過外部并購與合作,成功地推動了興業銀行市場范圍的擴大和在產品創新,實現了價值最大化。而并購之后,興業銀行的內部整合也在同步推進中。國內商業銀行過去實行的是分支行管理體制,這種體制有利于充分調動分支機構的積極性,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面對新的競爭環境,其弊端也日益顯現。比如,有的分行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目標,經營基礎不夠扎實,等等。為此,興業銀行開始推行事業部制度,興業的授信審批、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內部審計和IT系統等都實現了垂直化;在業務條線方面,零售業務也實行垂直化管理;其他業務如資金交易業務等實行集中管理。李仁杰表示,興業銀行未來的組織架構將是矩陣模式,既有水平方向以分行為單位的塊塊管理,又有垂直方向以業務條線為核心的條條管理,通過流程再造,能集中的業務和職能都要集中。
目前對于各個銀行一直在搶奪的信用卡業務,興業銀行卻表現得比較冷淡。李仁杰說:“中國的信用卡市場很大,但盈利模式仍有待探討。信用卡究竟靠什么賺錢?除非客戶自己有需求,否則興業銀行不會強推自己的信用卡給客戶?!倍鴮τ诹硪粔K更為炙手可熱的房貸業務,興業銀行表現得更為謹慎,其在興業銀行的業務比例中所占的份額相比其他商業銀行要小得多。
李仁杰坦言,走個性化發展之路很難,在發展過程中,興業銀行既要努力尋找特色,又不能過早地把其他業務放棄掉,興業銀行將重點發展零售銀行和中間業務,使其在未來幾年里占到30%左右的比例。轉型仍在繼續,面對橫亙在前面的國有四大銀行、已經涌入中國的外資銀行,還有那些比自己強大的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對于興業銀行來說,或許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