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多次強調,應對危機,要抓技改。目前國家投入20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技術改造,這將拉動地方政府4000億元投資的規模。作為“工業母機”,機床業在整個裝備制造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技術改造中也是最基礎、涉及面最廣的行業。近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干事長吳柏林分析了我國機床技術改造現狀、存在的困難和瓶頸以及政府的支撐政策等問題。
機床改造必要性凸顯
技術改造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括裝備改造、工藝改造、廠房改造、檢測手段的升級、物流系統的優化、新材料選用等等,是圍繞企業產品開發和制造條件改善進行的改造。其中裝備改造又分為兩個部分,即“買新”與“改舊”?!百I新”,顧名思義,就是購買新的、先進的設備?!案呐f”即通過改造,使舊設備重新煥發新的生命,以延續并提升其功能。在裝備改造中,制造裝備改造是主要的部分,而機床改造又是制造裝備改造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例如將普通機床(非數控機床)改造成數控機床,將小規格機床改造成大規格機床,將粗加工機床改造成精加工機床等等。由此可見,作為“工業母機”的機床是整個技術改造中最基礎的環節。
不論是“買新”還是“改舊”,技術改造無疑將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當下,國產裝備的高性價比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彰顯。同樣,在機床改造方面,其無疑為我國國產數控系統以及其他功能部件企業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目前對國內100多個骨干機床企業的調研顯示,其機床設備(按臺數算)數控化率為14.6%左右,與國外相比差距非常大。機床企業用粗加工機床制造精加工機床,用普通機床制造高檔數控機床的局面還是比較普遍的。另外,大部分普通機床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機床改造的空間很大,必要性也很突出。
呼吁更多強硬政策支持
近幾年來,政府一直呼吁企業用戶在技術改造中盡量購買國產裝備。其中大部分政策是鼓勵性政策,主要體現在關稅上。例如,如果國產的成熟產品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性能,那么企業若采購國外的同類產品將不享受免關稅的待遇。
調查發現,享受免關稅待遇的國外機床產品目錄正在逐年減少,這也反映出我國政策作用發揮的效果日益明顯,從側面反映出我國機床制造能力的提高。另外,2008年政府推出了《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示范項目管理辦法》,推動國產高檔數控機床進入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電子信息、發電設備、工程機械、交通設備等國家重點工程,通過示范工程支持推廣國產高檔數控機床首臺套的應用。
目前國家政策體現出“堵”和“疏”兩方面,可謂雙管齊下?!岸隆本褪羌訌娺M口審查;“疏”就是利用首臺首套示范工程,推動首臺套國產數控裝備應用,提高行業用戶對國產設備的信心。當然,政府也出臺了強制性干預政策。我建議政府應該多出臺比較強硬的政策,限制企業進口,鼓勵行業用戶采用國產數控機床及數控系統,尤其是政府投資的項目。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政策貫徹執行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裝備制造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方向(2009~2011)》,其中涵蓋機床工具行業49種產品。其目的就是促進這49個產品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國產裝備制造能力。目前,機床行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已經下達3批,大概落實了30多個項目,項目規模共有150億元左右。
對于人才問題,目前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機床和數控系統企業而言,其應該大力發展自身的技術研發人才隊伍,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是對行業用戶而言,應該努力提高員工采用新技術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