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無疑是一個能吃苦的人,但他事業的成功,絕不僅僅靠吃苦。能吃苦是一個商人的必備條件,更重要的是李嘉誠有著敏銳的判斷力和果敢的處事能力。從塑膠花行業改做房地產行業,到成功收購和記黃埔入主英資企業,李嘉誠一系列果敢行動將事業推向了多元發展之路。
20世紀60年代初期,李嘉誠經營的塑膠花行業欣欣向榮,但敏銳的李嘉誠顯然嗅出了這個行業的沒落之氣,于是他不失時機地轉向地產業。那個年代中國內地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香港也受到影響,人心浮動,經濟萎靡不振。諸多因素導致香港房地產價格猛跌,很多商人怕香港發生政治性變化,于是紛紛低價拋售地皮,以防萬一。但李嘉誠相信政府能處理好香港的問題,他反而堅定信念,把那些商人拋售的地皮統統吃進,而且只買不賣。果然,到了20世紀70年代,香港房地產終于迎來了春天,地產迅速增值。
好景氣時不過分樂觀,不景氣時亦不過度悲觀,這一直是李嘉誠的經營原則。他決定是否投資的主要衡量標準是,從長遠角度看這項資產是否有贏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產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問津。李嘉誠向來主張穩中求進。他認為,在一個激進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斷能力。
投資者最大的忌諱就是頭腦發熱,喪失理智,因此,真正成功的投資者總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保持著清醒的判斷力,他們有所收獲的原因就在于此。
具有判斷力也是成功的重要條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詳細研究,掌握準確資料,自然能作出適當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