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臺結構型式主要有2大派系,一派是以歐美為代表的封閉式轉臺結構,另一派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小箱型轉臺結構。封閉式結構由2個高度較大的工字型或箱型截面組成,剛性好,在大型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小箱型結構在小箱型截面上配置支座連接機構,兩側設置機棚放置發動機、油箱、回轉機構等部件。為維修方便,日本新推出半開放式轉臺結構,一側放置部件,另一側設置走臺板,完全開放,維修者很容易接近機構、動力部件,更換易損件或查看運轉狀況。
考慮到運輸方便性,對于大噸位起重機需轉臺拆解運輸。轉臺組合方式有2大類,一是轉臺、回轉支承與車架一部分連成為一體,轉臺其他部分可獨立運輸,或再拆解運輸,如馬尼托瓦克公司的M21000型產品。另一類是將上下車分開運輸,分開部分與回轉支承采用快速連接方式,如特雷克斯-德馬格公司的CC5800型產品的快速銷軸連接方式。
下車結構的改進更為明顯。考慮增大行走牽引能力和提高工作速度,行走機構可選用四驅型式。履帶架的結構隨之改進,其張緊通過張緊梁套接于履帶架結構中實現,為降低驅動轉矩,驅動輪采用鏈輪型式,以減小直徑,特雷克斯-德馬格公司的CC2500型產品即采用了這種型式。履帶總成數量也在發生根本性改變,不僅僅是傳統的左右2條履帶總成,而是采用多組總成,如馬尼托瓦克公司的21000型產品,下車由8條履帶組成,每兩條履帶為一組,載荷的傳遞原理類似于門座起重機的大車行走結構。每條履帶承載更均勻,對地基的要求也更低,并且可形成寬模式和窄模式,以適應不同工作場合的要求,車架結構也有明顯改進,考慮運輸方便性,超大型起重機的車架一般由3部分甚至更多部分組成,中間箱型結構(上端連接回轉支承)和兩側箱型縱梁,更為新穎的結構是改進三者連接方式,使縱梁呈放射性放置,從而減小與履帶架連接處的集中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