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張丹峰
翻看我國綠色低碳開展的成績單,一串串數據令人眼前一亮。
氫能作為火炬燃料,氫能大巴穿梭接駁,三大賽區26個場館完結100%綠電供給,北京冬奧會成為首個“碳中和”冬奧會。
開展清潔動力,支撐煤炭清潔高效使用,到2021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存量規劃居全球第一。
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容量超11億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國建成全球規劃最大的清潔發電系統。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爭辯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進步國家自主奉獻力度,采納愈加有力的方針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到達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完結碳中和。
“兩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區域、各有關部門扎實推動各項任務,‘雙碳’作業完結了杰出局面。”國家開展變革委資源節省和環境維護司司長劉德春說。
動力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9月22日,杭州西站投入運營。從空中俯視,白色房頂與光伏板的組合,讓車站外形分外酷炫。
中鐵建工杭州西站工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杜理強介紹,車站房頂安置1.5萬平方米光伏發電板,年發綠電量預計可達231萬千瓦時,每年可削減二氧化碳排放2300余噸;十字天窗加透光遮陽膜的規劃,使自然光傾注候車大廳;室內采用智能照明系統,可根據客流量和氣候變化主動調理光照強度;車站房頂還“披上”一層輻射制冷膜,反射房頂熱量,下降制冷能耗。
“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了車站建造全周期,杭州西站獲得國家綠色修建三星級認證,這是我國綠色修建評估規范中的最高級別。”杜理強驕傲地說。
杭州西站正是我國要點范疇推動綠色開展的縮影。
動力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立足以煤為主的根本國情,大力推動煤炭消費轉型晉級,施行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2021年已完結改造2.4億千瓦,2022年繼續改造2.2億千瓦。把促進新動力和清潔動力開展放在愈加杰出的方位,在沙漠、戈壁、荒漠區域規劃建造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帶動周邊清潔高效煤電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建造,第一批近1億千瓦項目已悉數開工建造。2020年以來,我國新增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接連兩年突破1億千瓦,水電裝機增加約2000萬千瓦。2021年,我國新動力發電量初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
綠色修建占比更高。加速推動城鄉建造、運行、管理模式轉型,積極推行綠色修建,結合城市更新推動既有修建綠色低碳晉級,到2020年底,全國鄉鎮完結既有居住修建節能改造面積超越15億平方米;2021年鄉鎮當年新建修建中綠色修建面積占比到達84%,為逐漸完結“雙碳”方針奉獻力量。
低碳交通成為風氣。我國加速推動低碳交通運輸系統建造,繼續加大新動力轎車推行應用力度,2021年中國新動力轎車產銷量均超越350萬輛,接連7年位居世界第一,單月商場浸透率從2020年頭的2.4%上升到2022年8月的約30%。加速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2021年,快遞電子運單、循環中轉袋根本完結全掩蓋,可循環快遞箱(盒)投放量達630萬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5%,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獲得積極進展。
產業綠色開展步伐穩健
山西太原,屯川河畔的屯蘭礦下,轟隆隆的機器聲,奏響綠色挖掘的進行曲。經過工藝創新,山西焦煤屯蘭礦把無用的粉煤灰以注漿方法充填到井下關鍵層,上一年多回采優質焦煤118萬噸,創造經濟效益1380萬元,還有用避免了地表陷落。
40公里外的杜兒坪礦矸石山,草木蔥郁,亭廊參差。經過生態修正,舊日的矸石荒山變成了周邊大眾漫步休閑的好去處。
同一座城市內的中國寶武太鋼集團,完結了荒煤氣熱能的收回使用、燒結煙氣無補熱直接脫硝。
太原這座工業城市的綠色轉型,正是“雙碳”作業杰出局面的代表。
產業晉級提效率。堅決遏止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開展,建立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出臺改造晉級施行攻略,大力推動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傳統職業節能降碳改造。2021年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削減近3000萬噸。聚焦新技能、新產業、新業態,大力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21年高技能制造業占規劃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15.1%,推動要點職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2021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別離下降2.7%、3.8%。
科技創新促動力。推動“十四五”國家要點研制計劃,施行“可再生動力技能”“新動力轎車”“循環經濟關鍵技能與裝備”等20多個要點專項,增設“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能研究與示范”要點專項。完善以商場為導向的綠色技能創新系統,批復建立國家綠色技能買賣中心,繼續加大綠色低碳技能推行應用力度。強化“雙碳”專業人才培養,設置直接相關本科專業21個,支撐高校設置學科點37個。
生態修正增后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維護和修正,科學推動大規劃疆土美化舉動。2021年,我國完結造林5400萬畝,草種改良草原4600萬畝,撫育森林3467萬畝,修正退化林1400萬畝,新增和修正濕地109萬畝,全國森林掩蓋率到達24.02%,森林蓄積量到達194.93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到達50.32%,濕地維護率到達52.65%,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加最多的國家。
綠色低碳經濟方針逐漸完善
推動商場主體和社會各方主動護綠、降碳、減排,離不開完善的方針系統引領護航。
上一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好準確全面貫徹新開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作業的定見》《2030年前碳達峰舉動計劃》相繼發布,為完結“雙碳”方針作出頂層規劃,清晰了碳達峰碳中和作業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爾后,動力、工業、城鄉建造、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要點范疇施行計劃,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要點職業施行計劃,科技支撐、財務支撐、統計核算、人才培養等支撐保障計劃,以及31個省區市碳達峰施行計劃均已擬定。
“總體上看,系列文件已構建起方針清晰、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1+N’方針系統,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動的杰出格局,為完結‘雙碳’方針供給源源不斷的作業動能。”劉德春說。
完結“雙碳”方針需久久為功,綠色低碳經濟方針在逐漸完善,“雙碳”作業激勵束縛機制也在不斷健全。
財務方針不斷豐富。清晰要點支撐范疇,強化財務資金支撐引導效果,研究建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執行節能節水、資源綜合使用等稅收優惠方針,完善政府綠色收購方針……財稅支撐綠色低碳開展釋放強烈信號。
動力范疇價格變革深化。出臺新動力平價上網方針,創新抽水蓄能價格機制,有力促進可再生動力規劃化開展。
錢銀東西繼續完善。到2022年上半年已經過碳減排支撐東西累計發放方針資金超1800億元,經過煤炭清潔高效使用專項再貸款累計發放方針資金超350億元,撬動更多社會資金促進碳減排。
商場買賣愈加活躍。啟動全國碳排放權買賣商場,首批納入2162家電力企業,年掩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5億噸,到2022年9月13日累計完結買賣量1.95億噸,買賣金額85.6億元,我國已建成全球掩蓋碳排放規劃最大的碳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