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頂部與四周由強化玻璃和白色鋼材組成,泛著漣漪的水池里鯉魚愜意游曳,生機盎然的綠植與汩汩冒出的噴泉相映成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池兩側繁忙的生產線:上下揮舞的機械臂、時時飛濺的幽藍焊花、踩著輪滑絡繹來往的工人們,提醒著咱們這兒不是室內公園,而是一座現代化綠色智能工廠。
難以想象的是,這座占地21萬平方米的超大體量現代化工廠,從動土到投產,只用了短短9個月的時刻,并且投產后僅半年就生產出上萬臺挖掘機。
為何如此之快?“這離不開兩江新區的‘高速’服務為咱們供給的巨大支持。”在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鄧荊輝看來,正是有了兩江新區為三一重機供給的量身定制的全流程、高效率服務,才有了項目投產之快、企業運轉之好。
落地快——“一班一隊”供給“管家”服務
2020年7月1日,兩江新區與三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約。
依據項目協議,三一集團將在兩江新區成立三一重機(重慶)有限公司,并打造三一集團在西南區域的首個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制造工廠。
工廠建成后,技術工人憑借一臺電腦,就可認為每個工位供給物料和零部件提取、配送服務,完結“一張鋼板進去,一臺挖機出來”,總安裝線約17.3分鐘就能下線一臺大型挖掘機。
為讓三一項目得以盡快落地,在項目簽訂之初,兩江新區管委會便成立了三一項目推動專班,兩江新區龍興公司甚至成立了由董事長掛帥的三一項目黨員突擊先鋒隊。“一班一隊”,便是為三一項目量身定制的“管家”團隊。
“什么時候可以投產?”
“一年。”
“從一紙協議、一片荒地到一座智能制造工廠,只用一年?”聽到兩江新區的承諾時,不少人心中有點打鼓。
殊不知,在眾人質疑之際,“管家”團隊已對項目建造涉及的土地“招拍掛”、高壓線遷改等作業進行全方位布局,按照一年內完結竣工投產的目標定下了一張工期圖。
“這張圖便是咱們的‘戰場’地圖。”龍興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為給企業供給全方位的“管家”式服務,項目推動專班和先鋒隊成員每周都要依據工期圖召開作業調度例會,匯報本周建造進展,組織下周作業計劃。
一同,兩江新區還為三一項目拓荒“綠色通道”,并組織專人“1對1”全程供給代理服務。
“項目施工單位招投標完結”“開工登記手續處理完結,9月可正式開工”……項目周報上,高速推動的籌建進展、明確的開工時刻,給一切人吃下了“定心丸”。
建造快——基礎設施建造與時刻賽跑
“完結這項作業還要多久?”“3天內搞定!”
相似的對話,在龍興公司市政部干部何翔飛參與三一項目施工過程中,幾乎每天都會產生,“起步即沖刺,開工即決戰。一切人都拿著工期圖,圍著轉、盯著干”。
讓何翔飛形象最深的任務,是2020年9月30日,三一重機提出,期望產業園在20天內完結通電。
“其時,咱們才開端施工3周左右,連用電請求都還未提交。”何翔飛說,“通電前的作業非常繁瑣且不能呈現一點疏忽。”
現場勘查、受(送)電工程設計審查、裝置電表、接電……不少單項作業通常都需要一周的時刻才干完結。
因為時刻異常緊迫,并且臨近中秋、國慶假日,如按常規流程處理,幾乎無法完結任務。為此,何翔飛和同事一同,當即與國網重慶市北供電公司、重慶兩江供電公司等單位溝通,倒排送電計劃。
20天里,不論晴雨,不論日夜,各方團隊成員共守一線。只用一周時刻,19根電桿先后佇立,1.6公里電纜敷設完畢,1.3公里導線完結架設……2020年10月20日晚,三一智能配備產業園完結通電,發明了龍興新城最快送電紀錄。
“只要企業‘吹哨’,再難的事,咱們兩江人都會想辦法去處理。”何翔飛說。
這句話,龍興公司建管部作業人員葉濤也深有體會。在三一項目中,他負責建造通向廠房約兩公里的銜接路。在項目投產前一個月,這段路還未正式開工。
為如期修好銜接路,葉濤和諧各方找機械、找人手、搶進展,“甚至有施工方從其他工地調來挖掘機”。
一個月的時刻里,50余臺挖掘機、推土機等重型機械,200余臺大型運輸車輛,300余名各類作業人員,相繼投入這場攻堅戰。
2021年6月26日21點36分,隨著最后100米瀝青攤鋪完畢,路途建造竟提前4天完結。夜色中,疲乏的葉濤總算松了口氣。
投產快——簽約第二天就上門化解招工難
招工難,是許多企業入駐異地后都要頭痛的問題,但在三一重機面前,這個難題卻迎刃而解。
簽約的第二天,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黎婷便帶隊上門:“你們有什么招工需求,雖然跟我說。”
鄧荊輝提出需求:“咱們項目需要招聘焊工、安裝鉗工等20余個工種近500人,并且開工前要到總部昆山基地參與訓練,最長的訓練時刻為半年左右。”
“留給咱們的時刻并不多。”訪問完畢后,黎婷當即組建招聘團隊,開端環繞招聘工種制定招聘計劃。
“招聘專業焊工是最大的難點,重慶區域專業焊工缺口大,持有相關技術證書的更是少之又少。”其時負責招聘的管理人員郭彪回憶說,“加上一切崗位需求量大、品種多,想要在短時刻內找到滿足的人選,并不簡單。”
為此,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上下聯動:公司主要領導牽頭聯絡相關工種的管理部門做好信息對接;招聘團隊撤銷全員度假,對一切相關持證人員進行地毯式聯絡,對未就業或剛離職的人員邀約面試洽談,對現有技術人才庫進行從頭篩查;兩江人才網、兩江微招聘微信公眾號多次推送招聘信息……
2020年10月18日上午,一場三一項目專場招聘會在匯博人才市場舉辦。
看到招聘展位前排起的“長龍”,黎婷總算定心了,“現場一共有3000多人來求職,網上收到的簡歷有5000多份,終究面試通過700多人”。
2021年6月30日,三一智能配備產業園一期如期投產。
“咱們約90%的一線高級藍領人才源于兩江新區人力資源公司組織的招聘,現在他們大多已成為技術骨干。”鄧荊輝由衷地感謝道,從準備申報材料、項目審批,到基礎設施建造、招聘員工,兩江新區都盡其所能為三一重機掃平障礙。
如今,三一重機飛速發展,今年產量有望打破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