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動力清潔低碳轉型取得歷史性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動力低碳開展關乎人類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不懈推進動力革新,動力清潔低碳轉型取得歷史性效果,動力高質量開展邁出了堅實腳步。
動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動力使用功率不斷提高,以動力消費年均約3%的增加,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5%的增加。清潔低碳成為動力結構調整首要方向,煤炭等化石動力消費比重繼續下降,清潔動力消費比重不斷提高。到2021年末,我國煤炭消費占比下降至56%,清潔動力消費占比提高至25.5%;低碳節能出產改造深化推進,電動汽車充電根底設施、充電網絡不斷完善,終端電氣化水平穩步提高;新動力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呈繼續高速增加趨勢,充電根底設施保有量超越260萬臺,充電網絡規劃位居世界第一;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面積約156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到達73.6%。
動力供應保證才能不斷增強。我國動力安全保證才能繼續提高,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動力出產國,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動力和可再生動力多輪驅動的動力出產體系,動力運送網絡繼續完善。電力供應保證根底不斷夯實,裝機規劃和發電量規劃不斷擴大,可再生動力開發使用水平繼續提高。到2021年末,我國原油產值接連3年回升,天然氣產值接連5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電力裝機容量、發電量別離增加至23.8億千瓦、8.4萬億千瓦時,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打破10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均超3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加速建造。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
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輸電間隔最遠的特高壓工程。工程每年可減少華東地區燃煤耗費約3800萬噸,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華東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圖為該工程的新疆哈密段輸電線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供圖
動力科技立異和工業培養加速推進。我國充分發揮新式舉國體制優勢,全社會各方共同發力推進動力科技立異水平邁上新臺階。全球最大煤炭清潔使用體系基本成型,大氣污染物排放等方針居世界先進水平;深水鉆探、頁巖氣勘探開發等技能完結嚴重打破,有用支撐了油氣增儲上產;核電、可再生動力、煤炭清潔高效使用、燃氣輪機等范疇科技攻關和演示使用扎實推進;接連霸占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大電網安全、新動力并網消納等要害中心技能;全球首個商用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現已并網發電,國核一號演示工程建造取得嚴重進展。“互聯網+”才智動力等動力新業態蓬勃鼓起,已成為我國立異發明的優勢范疇。
二、動力清潔低碳轉型面對新形勢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著重,進入新開展階段,我國開展表里環境產生深化改變,面對許多新的嚴重問題,需求正確認識和掌握。當時,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錯,經濟全球化遭受逆流,世界進入新的動亂革新期,新一輪科技革新和工業革新深化開展,全球應對氣候改變呈現新局面。加速推進動力清潔低碳轉型是保證國家動力安全,保證如期完結碳達峰碳中和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動力高質量開展、加速建造動力強國的必經之路,將給動力體系帶來體系性、根本性革新,供應新的機會和挑戰。
動力結構布局將產生深化調整。清潔低碳動力將大規劃開發使用,逐漸取代傳統化石動力在動力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估計到2030年、2060年,我國非化石動力占一次動力消費比重將從2020年的16%別離提高至25%、80%。動力開發方法將呈現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特色。
動力使用方法將呈現復雜多元。電能使用規模延伸到許多曾經不用電的范疇,電動汽車、數據中心、能效服務等各種新式用能方法和服務需求很多出現,電、氣、冷、熱、氫等多能互補、靈活轉換,以電為根底的終端動力代替成為干流。動力使用方法愈加多樣化、個性化、歸納化、互動化。
動力科技立異將加速交融開展。環繞新動力開發、多能轉換、先進儲能、碳捕集使用與封存、動力體系操控等范疇的新技能、新裝備不斷出現,數字技能與動力技能深度交融,動力體系愈加才智、愈加開放、愈加高效、愈加友愛。
動力工業生態將加速跨越晉級。很多充滿生機的新式市場主體進入,傳統動力企業加速轉型,催生出歸納動力服務、動力大數據、渠道業務、動力聚合商等一大批新業務、新業態、新形式,工業鏈格式和生態深化改變,形成全新的動力生態圈。
電能是清潔、高效、快捷的二次動力,電力是動力清潔低碳轉型的要害范疇,開發使用新動力資源,發電是首要方法。代替終端化石動力消費,電力是首要挑選。推進動力科技立異和工業培養,電力是優勢范疇。跟著“雙碳”進程加速與動力轉型深化推進,傳統電力體系正在向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開放互動、智能友愛的新式電力體系演進,其技能根底、運行機理和功用形狀將產生深化改變,電力體系也面對史無前例的革新晉級壓力。
從供應側看,體現為清潔動力發電逐漸成為裝機和電量主體。推進動力清潔低碳轉型,要害是加速開展非化石動力,尤其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動力,我國95%左右的非化石動力首要經過轉化為電能加以使用。估計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動力發電裝機規劃將超越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2060年前新動力發電量占比有望超越50%,成為電量主體。
從消費側看,體現為終端動力消費高度電氣化和電力“產消者”很多出現。估計2030年、2060年我國終端動力消費電氣化水平將增加到39%、70%左右。跟著多元用電負荷和儲能快速開展,許多電力用戶既是電能顧客又是出產者,電力產銷聯絡深化改變。
從電網側看,體現為電網開展將形成以大電網為主導、多種電網形狀相融并存的格式。交直流混聯大電網依然是動力資源優化裝備的主導力量,一起微電網、分布式動力、儲能和部分直流電網將快速開展,與大電網互通互濟、和諧運行,支撐各種新動力高效開發使用和各類負荷友愛接入。
從體系整體看,體現為運行機理和平衡形式將產生深化改變。跟著新動力發電很多代替常規電源,以及儲能等可調理負荷廣泛使用,電力體系“雙高”(高份額可再生動力、高份額電力電子設備)特征進一步凸顯。電力體系將由源隨荷動的實時平衡,逐漸向源網荷儲和諧互動的非完全實時平衡改變。
三、推進動力清潔低碳轉型需加速構建新式電力體系
新式電力體系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動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新式電力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著眼加強生態文明建造、保證國家動力安全、完結可繼續開展作出的一項嚴重布置,對我國動力電力轉型開展、完結“雙碳”方針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全球電力可繼續開展供應了我國途徑和我國計劃。電網是構建新式電力體系的要害環節。國家電網安身電網功用定位,提出并堅持清潔低碳是方向、動力保供是根底、動力安全是要害、動力獨立是根本、動力立異是動力、節能提效要助力的原則要求,發揮好電網“橋梁”和“紐帶”效果,加速構建新式電力體系,為推進動力清潔低碳轉型、建造動力強國貢獻才智和力量。
國家風景儲輸演示工程是世界上規劃最大的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體系、智能輸電于一體的新動力演示電站工程。依托該演示工程,國家電網成功完結國表里首個高份額新動力體系的涉網功能實驗。該工程助力北京冬奧會悉數場館完結100%綠電供應,“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成為綠色冬奧的閃亮名片。圖為坐落河北省張北縣的國家風景儲輸演示工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供圖
習慣動力裝備日趨渠道化,立異電網開展方法。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開展實體經濟,動力的飯碗有必要端在自己手里。我國動力資源與需求逆向分布,西部動力基地與東中部負荷中心遍及相距1000—3000公里。國家電網繼續完善中心骨干網架,加速各級電網建造,在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活躍服務新動力開展,推進清潔動力對化石動力的有序代替。累計建成29項安穩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最遠輸電間隔到達3300公里,跨區跨省輸電才能超越2.4億千瓦,成為全球輸電間隔最遠、動力資源裝備才能最強的電網。堅決扛起電力保供電網職責,守牢大電網安全防線,將保民生作為保供電的重中之重,在抗災救災、疫情防控等大戰大考中發揮了重要效果。
“十四五”期間,計劃投入電網投資2.4萬億元,大力推進新動力供應消納體系建造。一方面,繼續完善特高壓和各級電網網架,服務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造,支撐和促進大型電源基地集約化開發、遠間隔外送;另一方面,加速建造現代才智配電網,促進微電網和分布式動力開展,滿意各類電力設施快捷接入、即插即用。力爭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才能到達3億千瓦,2030年到達3.7億千瓦,運送電量中清潔動力電量占比到達50%以上。
習慣動力出產加速清潔化,提高新動力開發使用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安身我國動力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動力逐漸退出有必要樹立在新動力安全可靠的代替根底上。黨中央提出“雙碳”方針后,國家電網第一時間研究布置,發布施行“雙碳”舉動計劃,出臺一系列務實舉措。新動力發電易受氣候環境影響,出力不安穩,“極熱無風、極寒少光”特色明顯,需求聚集各類資源參與調理,增強體系靈活性、習慣性。國家電網大力開展抽水蓄能電站,提高體系調理才能,到2021年末,國家電網經營區抽水蓄能電站在運、在建規劃別離到達2631萬千瓦、4643萬千瓦。經過風景水互補以及大電網余缺互濟,發明青海省接連31天全清潔動力供電的世界紀錄。到2021年末,國家電網經營區新動力裝機規劃到達5.4億千瓦,新動力使用率到達97.4%,成為全球新動力并網裝機規劃最大的電網。
國家電網將支持現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十四五”時期力爭“三北”地區累計完結2.2億千瓦、東中部地區累計完結1億千瓦改造任務。堅持開放開展的理念,加強與社會各方協作,加速抽水蓄能電站建造,力爭2025年、2030年公司經營區抽水蓄能裝機別離到達5000萬千瓦、1億千瓦。支持新式儲能規劃化使用,估計2030年公司經營區新式儲能裝機到達1億千瓦。經過歸納施策,多措并舉,促進新動力消納使用。
習慣動力消費高度電氣化,促進節能降耗滿意多元用能需求。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在消費范疇,要增強全民節省意識,倡導精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法,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電氣化水平是現代文明前進的重要標志,提高消費側電氣化水平是推進動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的重要途徑。國家電網保險有序、量體裁衣推進電能代替,在北方地區推進以電代煤清潔取暖,全面開展全電景區、全電船舶、公路與鐵路電氣化等電能代替項目,累計完結代替電量8677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散燒煤4.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7億噸。加速建造充電根底設施,構建“十縱十橫兩環網”快充網絡,有用緩解電動汽車遠間隔出行“路程焦慮”。
國家電網將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立異服務方法、提高服務品質。大力開展用能確診、能效提高等歸納動力服務,活躍推進電、氫、氣、冷、熱等多能互補、高效使用,打造高彈性、高韌性的現代歸納動力體系。聚集工業、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要點范疇,進一步拓寬電能代替廣度深度。“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經營區域估計代替電量到達6000億千瓦時以上,2020—2030年代替電量累計超越1萬億千瓦時。繼續投資建造充電根底設施,力爭完結高速公路快充網絡服務路程翻一番,到達10萬公里。堅持不懈優化電力營商環境,繼續提高“取得電力”水平,打造“陽光業擴”辦電服務品牌,不斷增強客戶參與度、滿意度、取得感。
習慣動力科技立異交融化,打造原創技能策源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國有企業完善立異體系、增強立異才能、激起立異生機,促進工業鏈立異鏈深度交融,提高國有企業原創技能需求牽引、源頭供應、資源裝備、轉化使用才能,打造原創技能策源地。國家電網堅持立異驅動開展,勇克世界電網科技難題,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原創效果,累計取得國家科學技能獎91項,第一批當選國資委原創技能策源地。攜手30余家骨干企業、聞名高校及社會團體,建議成立新式電力體系技能立異聯盟,集聚優勢科研力量,推進產學研用深度交融。在世界上率先樹立特高壓、智能電網標準體系,累計牽頭立項世界標準121項、國家標準1083項,掩蓋新式電力體系新式技能范疇。
國家電網將大力施行新式電力體系科技攻關舉動計劃,加大研制經費投入,大力開展大電網安全安穩操控、虛擬電廠、特高壓分接開關等嚴重技能攻關,霸占各種“卡脖子”、“無人區”技能難題,全方位提高自主立異才能,活躍打造新式電力體系演示區。發揮新式舉國體制優勢,依托新式電力體系技能立異聯盟,集聚立異要素,凝集各方合力,環繞新式電力體系嚴重技能需求,開展聯合攻關、標準擬定、經驗交流和效果同享,加速國產化代替腳步。繼續跟蹤顛覆性技能開展趨勢,強化根底研究和前沿技能布局,取得更多原創效果。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能最老練、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劃開發條件的儲能方法,也是清潔低碳的靈活調理電源。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位居世界首位。到2021年末,國家電網經營區抽水蓄能電站在運、在建規劃別離到達2631萬千瓦、4643萬千瓦。圖為江蘇宜興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供圖
習慣動力業態繼續數字化,加強動力互聯網建造。習近平總書記著重,要推進工業優化晉級,大力開展戰略性新式工業,推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交融開展。國家電網建成全球規劃最大的新動力云渠道,為新動力規劃建造、并網消納、交易結算等供應一站式服務,累計接入風景場站超越283萬座。建成全球掩蓋規模最廣、接入充電樁最多、車樁網協同開展的才智車聯網渠道,累計接入充電樁超越170萬個,為超越1100萬用戶綠色出行供應快捷智能的充換電服務,有力助推我國電動汽車工業開展。依托網上國網、新動力云等線上渠道,打造戶用光伏建站并網結算全流程一站式服務,提高客戶服務才能,構建分布式光伏服務生態圈。
國家電網將深化使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能,加速推進電網向動力互聯網晉級,完結電網出產、經營、辦理等中心業務數字化轉型,促進發輸配用各范疇、源網荷儲各環節、電力與其他動力體系和諧聯動。加強與工業鏈上下游協同協作,推進新動力云向國家級動力云渠道晉級,接入各類動力數據,匯聚動力全工業鏈信息,為政府和社會供應全方位支撐服務。以電力數字渠道服務推進上下游企業供需匹配、資源同享,促進產學研用深度結合,加速孕育動力數字經濟新業態新形式,當好現代工業鏈的“鏈長”。加強世界交流協作,活躍參與世界標準擬定,攜手世界同行共同為推進動力清潔低碳轉型和人類社會可繼續開展貢獻力量,彰顯我國才智。來源:求是網
作者: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我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
標簽:
動力低碳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附帶有原所有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附帶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狀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