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1年9月樹立以來,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已經走過70多年的風雨進程,參與和見證了新我國交通工作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巨大騰躍,并在國家嚴重基礎設施建造中繼續發揮重要效果,堅決扛起新時代加速建造交通強國的使命擔任。
許黨報國,勇擔新我國基建先鋒
新我國樹立之初,草創不久的中交四航局秉持家國情懷,主動扛起華南港口建造的重擔,擔負起黃埔港和廣州港碼頭的修正改造、擴建使命。1955年,依據交通部指令,抽調三分之二精兵強將,強力援助新我國榜首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大型港口—湛江港建造;1956年,提早半年打贏全國首座萬噸級船塢—廣州文沖船廠1號船塢大會戰;上世紀70年代,貫徹落實周恩來總理“三年改動港口面貌”的指示精力,建成了廣州文沖船廠2.5萬噸級2號船塢、湛江油碼頭和礦砂碼頭等一批要點工程。
此外,在新我國樹立之初,中交四航局僅用7個月時刻便完結海珠橋修正,打通了廣州南北交通大動脈;修建了海南島海拔最高的公路—海榆中線公路,毛澤東、朱德同志分別為公路建成題詞;上世紀60年代,又先后轉戰湘桂鄂蘇、晉冀陜甘等地援助國家“三線”建造,承建了一大批公路、橋梁及民用建筑,為交通和經濟展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敢闖敢試,勇立改革展開時代潮頭
在春風浩蕩的改革開放時期,中交四航局首先挺進深圳特區,點燃“蛇口榜首爆”、創下“四分錢驚擾中南海”的豪舉,用70天時刻完結了深圳和平路、建造路擴建工程,用15天完結了解放西路擴建使命,發明了深圳城市道路建造的紀錄,詮釋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力。作為深圳特區建造的“拓荒牛”,中交四航局建造了深圳榜首座貨運碼頭、榜首座客運碼頭、榜首棟招商引資的工業廠房、榜首條康莊大道、榜首座自來水廠。
1979年,中交四航局首先走出國門,承建馬耳他馬爾薩什洛克港防波堤工程,拉開了揚帆海外的展開大幕。20世紀80年代,作為廣州市政建造的“王牌軍”,中交四航局參建了其時大陸榜首座高架橋——廣州市公民南路高架橋的建造,15萬市民見證通車;參建了我國榜首座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建造。20世紀90年代,參建了其時廣州市主塔最高、跨徑最長的鶴洞大橋建造。新世紀初,首先在行業內進入投融資商場,出資建造湖南湘潭市蓮城大橋。
砥礪奮進,挺起新時代央企脊梁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交四航局堅持運營質量優先、事務相關多元展開的思路,企業歸納實力穩步進步,成為華南區域知名企業。中交四航局參與建造了一系列“超級工程”“世界之最”,助力中交集團打好“三大戰役”:遠海工程為經略海洋、大國復興提供關鍵支撐;港珠澳大橋見證我國進入“橋梁強國”行列;蒙內鐵路成為我國鐵路全產業鏈“走出去”的新標桿,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贊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中交四航局還建造了全球首個基于斗極高精度定位的才智港口——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出資建造了中交在建最大單體出資高速公路項目——廣東廣連高速公路項目。
中交四航局堅持海外展開優先,活躍投身“一帶一路”建造,參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等嚴重工程,腳印遍布30多個國家和區域,為世界交通版圖疏通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2019年,中交四航局榮獲“中華公民共和國樹立70周年工程建造行業功勛企業”,成為新我國樹立以來工程建造范疇的杰出代表。
傳承榮光,勇當強國復興的排頭兵
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中交四航局將一直胸襟“國之大者”,牢牢掌握新時代央企使命使命,高質量打造“職責四航、創新四航、質量四航、價值四航”,堅決當好加速建造交通強國、助力民族復興的排頭兵,續寫新的歷史榮光。
以“職責四航”助力“公民交通”建造。主動服務和融入新展開格局,做國家戰略堅定踐行者,活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區域雙城經濟圈、長三角一體化展開、西部陸海新通道和海南自貿港交通基礎設施建造;緊記“交通是最大的民生”,在大交通范疇活躍推動歸納運送大通道、大紐帶建造,全力打通現代交通、立體交通的民生堵點;活躍參與建造“四好農村路”,配套完善定點幫扶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繼續穩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村莊振興。
以“創新四航”助力“才智交通”打造。環繞新展開理念,在“才智交通”范疇活躍推動科技創新和辦理創新;加大關鍵技能研制應用力度,要點環繞港航、路橋、地道、城市與地下等工程展開技能、配備研制及應用基礎研究;活躍運用斗極、大數據、云計算、“BIM+GIS”、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能,輔助現場決議計劃與履行,支撐項目才智化辦理。
以“質量四航”助力“質量交通”刻畫。以中交集團打造交通基礎設施“平安百年質量工程”為關鍵,環繞項目全過程辦理全面加強項目安全質量管控,抓好安全質量危險防控,展開專項安全質量整治舉動,標準協作部隊辦理,大力推動標準化、標準化施工,打造一批現場辦理先進模范和標準模板,在“質量交通”建造方面樹立起“四航樣板”。
以“價值四航”助力可繼續交通展開。堅持價值發明、共贏展開理念,環繞水運、公路、市政、城際軌跡、城市歸納紐帶等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強化資源整合與配置,進步規劃設計和施工能力,提供工程策劃、設計、建造、運營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和一攬子計劃,助力中心客戶實現新的展開。不斷進步金融和資源整合能力,組建出資融資聯盟,樹立事務技能聯盟,優勢互補、協作共贏,加強對才智公路、才智航道、才智港口、才智紐帶等交通新基建工程開發建造,助力可繼續交通展開。
來歷:我國交通新聞網作者: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惠明
標簽:
交通強國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歷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訴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絡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