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五一小長假,央視綜合頻道、財經頻道、國際頻道、體育頻道一起上線了天合大族的戶用光伏廣告。
這是我國光伏企業榜首次以如此大的規模登陸央視,此舉不僅提升了戶用光伏在國民中的認知度,更進一步引領職業走向品牌開展之路,在業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華夏動力網(www.hxny.com)注意到,繼央視之后,5月24日,天合大族又出現在山東電視臺日子與農科頻道,兩大頻道的主打欄目——《日子幫》與《一切為了大眾》均對天合大族原裝光伏電站進行了專題報導,并對天合大族的“合約購”形式點贊。
與之前登陸央視相同,此次山東電視臺對天合大族的報導同樣含義特殊!
▲山東衛視日子頻道《日子幫》欄目
一直以來,山東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光伏開展條件,始終保持著我國戶用光伏榜首大省的地位——它是我國第三經濟大省,電力需求大;其光照時數年均2099小時-2813小時,資源優勢明顯;山東還擁有巨大的農村人口基數,具有裝置光伏條件的房頂超越700萬戶;此外,山東光伏設備裝置商的數量也是全國榜首,大眾基礎與配套資源豐富。
到2020年末,山東已成為全國首個光伏裝機總容量打破2100萬千瓦的省份,其全年新增戶用光伏數量19.4萬,新增戶用光伏裝機容量466萬千瓦,穩居全國榜首。
在走向“碳達峰”與“碳中和”的征途中,山東的零碳轉型步伐走在了全國前列。據山東省《2021年全省動力工作指導定見》,2021年末山東省新動力和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要超越52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重要達到32%以上,年內要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而戶用光伏正是其間重要支撐,市場潛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地處我國華東沿海地區,向內輻射華北,對全國光伏市場具有極強的標桿含義。諸多因素疊加,使得戶用光伏企業無一不垂青山東市場,因而山東也成了全國戶用光伏企業的“練兵場”與“風向臺”,在山東立足甚至揚名,便是企業綜合實力的最好證明。
▲山東衛視農科頻道《一切為了大眾》欄目
但不管在山東還是在全國,老大眾想要裝置一套戶用光伏體系并不容易,當下一套戶用光伏體系的本錢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是一般家庭是難以接受的。
如果因本錢高而無法裝置光伏體系,導致房頂資源空置,這對于業主、裝置商、企業、職業甚至全國動力轉型和經濟開展來說都是很可惜的。因而各方皆急需一份妥善的統籌各方利益的好方案、好形式。
而本次山東電視臺兩大頻道對天合大族的報導,正是抓住了天合大族戶用光伏體系的一大亮點——“合約購”形式,并大力推而廣之!
所謂“合約購”,便是天合大族為應對市場環境,讓老大眾花更少的錢暢享清潔動力體驗,而創新推出的一種業務形式。用戶只要付較低的首付款,別離與天合大族簽定合約購協作協議、與融資租賃公司簽定融資租賃協議,即可裝置一套天合大族原裝家用光伏電站。
依據區域不同,合約購協議期限從11年-13年不等。協議期內,電站保險、監控、運維悉數交給天合大族,用戶每年都能拿到固定收益共享;協議期滿時,只要用戶沒有違約行為,就能取得一定的履約獎勵,一起電站及往后所有收益都歸用戶所有。這無疑是處理普通家庭難以接受光伏體系高本錢問題的上佳途徑。
在報導中,天合大族山東公司總經理陳春生表示:老大眾只需要首付三四千,其他經過融資租賃的形式,就可以裝置一套天合大族原裝光伏電站,整個電站前十一二年,老大眾每年可以取得一千元左右的收入,后邊的八九年,老大眾可以取得每年一萬元左右的收入,整個20年補助周期,老大眾一共可以取得10萬余元左右的收入。
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薛渡頭村鄉民張崗在報導中“現身說法”,他說到:“我在年初裝置了一套13.5KW的光伏電站,裝置了30片,每年能夠共享收益600元。”
在山東甚至全國,像張崗相同享受到“合約購”形式帶來的實實在在收益的人還有很多。
據了解,2020年,在山東省高密市,鄉民王大姐便以“合約購”形式裝置了一套15KW的天合大族原裝家用光伏電站。王大姐的家庭原本不富裕,且丈夫因病癱瘓而更讓家庭擔負落井下石,但考慮到戶用光伏體系能夠繼續加添家用,王大姐還是想要裝置,最終在“合約購”形式的協助下,她才得以如愿以償,現在每月可以安享電站收益。
在河南省鶴壁浚縣小河鎮,業主雷玉枝同樣是經過“合約購”形式完成了天合大族原裝光伏電站的裝置,且已成功并網。據悉,該電站裝機量為16.5KW,依據當地日照系數規范計算,年均能發到20000多度電,估計年收益達10000多元。
我國光伏職業歷經幾十年開展,不管集中式光伏或分布式光伏,皆已過了原始草莽時代,步入了開展正軌。在此階段,企業更應以高質量、大品牌、好形象面向市場,并為終端客戶提供更為全面、可靠、人性化的服務以惠農富農、造福大眾。
此次山東電視臺對天合大族“合約購”形式的點贊,正是為職業提供了真正處理客戶痛點、完成互惠互利開展的參考范本。在“合約購”形式助力下,未來會有更多人享受到戶用光伏所帶來的收益,這也將啟示更多企業思考如何更好滿足客戶需求,讓職業在正向開展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華夏動力網 作者: 羅輯
這是我國光伏企業榜首次以如此大的規模登陸央視,此舉不僅提升了戶用光伏在國民中的認知度,更進一步引領職業走向品牌開展之路,在業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華夏動力網(www.hxny.com)注意到,繼央視之后,5月24日,天合大族又出現在山東電視臺日子與農科頻道,兩大頻道的主打欄目——《日子幫》與《一切為了大眾》均對天合大族原裝光伏電站進行了專題報導,并對天合大族的“合約購”形式點贊。
與之前登陸央視相同,此次山東電視臺對天合大族的報導同樣含義特殊!
▲山東衛視日子頻道《日子幫》欄目
一直以來,山東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光伏開展條件,始終保持著我國戶用光伏榜首大省的地位——它是我國第三經濟大省,電力需求大;其光照時數年均2099小時-2813小時,資源優勢明顯;山東還擁有巨大的農村人口基數,具有裝置光伏條件的房頂超越700萬戶;此外,山東光伏設備裝置商的數量也是全國榜首,大眾基礎與配套資源豐富。
到2020年末,山東已成為全國首個光伏裝機總容量打破2100萬千瓦的省份,其全年新增戶用光伏數量19.4萬,新增戶用光伏裝機容量466萬千瓦,穩居全國榜首。
在走向“碳達峰”與“碳中和”的征途中,山東的零碳轉型步伐走在了全國前列。據山東省《2021年全省動力工作指導定見》,2021年末山東省新動力和可再生動力發電裝機要超越52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比重要達到32%以上,年內要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而戶用光伏正是其間重要支撐,市場潛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地處我國華東沿海地區,向內輻射華北,對全國光伏市場具有極強的標桿含義。諸多因素疊加,使得戶用光伏企業無一不垂青山東市場,因而山東也成了全國戶用光伏企業的“練兵場”與“風向臺”,在山東立足甚至揚名,便是企業綜合實力的最好證明。
▲山東衛視農科頻道《一切為了大眾》欄目
但不管在山東還是在全國,老大眾想要裝置一套戶用光伏體系并不容易,當下一套戶用光伏體系的本錢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是一般家庭是難以接受的。
如果因本錢高而無法裝置光伏體系,導致房頂資源空置,這對于業主、裝置商、企業、職業甚至全國動力轉型和經濟開展來說都是很可惜的。因而各方皆急需一份妥善的統籌各方利益的好方案、好形式。
而本次山東電視臺兩大頻道對天合大族的報導,正是抓住了天合大族戶用光伏體系的一大亮點——“合約購”形式,并大力推而廣之!
所謂“合約購”,便是天合大族為應對市場環境,讓老大眾花更少的錢暢享清潔動力體驗,而創新推出的一種業務形式。用戶只要付較低的首付款,別離與天合大族簽定合約購協作協議、與融資租賃公司簽定融資租賃協議,即可裝置一套天合大族原裝家用光伏電站。
依據區域不同,合約購協議期限從11年-13年不等。協議期內,電站保險、監控、運維悉數交給天合大族,用戶每年都能拿到固定收益共享;協議期滿時,只要用戶沒有違約行為,就能取得一定的履約獎勵,一起電站及往后所有收益都歸用戶所有。這無疑是處理普通家庭難以接受光伏體系高本錢問題的上佳途徑。
在報導中,天合大族山東公司總經理陳春生表示:老大眾只需要首付三四千,其他經過融資租賃的形式,就可以裝置一套天合大族原裝光伏電站,整個電站前十一二年,老大眾每年可以取得一千元左右的收入,后邊的八九年,老大眾可以取得每年一萬元左右的收入,整個20年補助周期,老大眾一共可以取得10萬余元左右的收入。
濟南市章丘區刁鎮薛渡頭村鄉民張崗在報導中“現身說法”,他說到:“我在年初裝置了一套13.5KW的光伏電站,裝置了30片,每年能夠共享收益600元。”
在山東甚至全國,像張崗相同享受到“合約購”形式帶來的實實在在收益的人還有很多。
據了解,2020年,在山東省高密市,鄉民王大姐便以“合約購”形式裝置了一套15KW的天合大族原裝家用光伏電站。王大姐的家庭原本不富裕,且丈夫因病癱瘓而更讓家庭擔負落井下石,但考慮到戶用光伏體系能夠繼續加添家用,王大姐還是想要裝置,最終在“合約購”形式的協助下,她才得以如愿以償,現在每月可以安享電站收益。
在河南省鶴壁浚縣小河鎮,業主雷玉枝同樣是經過“合約購”形式完成了天合大族原裝光伏電站的裝置,且已成功并網。據悉,該電站裝機量為16.5KW,依據當地日照系數規范計算,年均能發到20000多度電,估計年收益達10000多元。
我國光伏職業歷經幾十年開展,不管集中式光伏或分布式光伏,皆已過了原始草莽時代,步入了開展正軌。在此階段,企業更應以高質量、大品牌、好形象面向市場,并為終端客戶提供更為全面、可靠、人性化的服務以惠農富農、造福大眾。
此次山東電視臺對天合大族“合約購”形式的點贊,正是為職業提供了真正處理客戶痛點、完成互惠互利開展的參考范本。在“合約購”形式助力下,未來會有更多人享受到戶用光伏所帶來的收益,這也將啟示更多企業思考如何更好滿足客戶需求,讓職業在正向開展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華夏動力網 作者: 羅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