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第五個中國品牌日來臨之際,國產15米級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之江號”在杭州成功下線。
共同啟動下線儀式手模
浙江省科技廳原黨組書記、廳長、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理事長蔣泰維,浙江省建設廳質量安全監理處副處長戴新國,浙江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激,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楊鐵定、設計(審批)處處長李廣宇,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梁旭,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副站長熊永光,臺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宏,臺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厲維軍,臺州市交通運輸局朱永芳,浙江省建筑業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兆康,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郭忠,中國機械工程協會掘進機分會秘書長宋振華,騰達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林富、副總裁葉小根、副董事長葉麗君,中鐵裝備集團總經理趙華等參加下線儀式。儀式由中鐵裝備集團領導卜照華主持。
“之江號”盾構機開挖直徑超過15米、長120米,重達4300噸,將應用于之江路輸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浦路至復興路)隧道項目。設備掘進過程中將穿越中風化泥質粉砂巖、淤泥質粉質粘土、中風化石英砂巖等地層區間,復雜的地質對設備的沉降控制和地質適應性均提出較高要求。中鐵裝備聯合騰達建設進行了針對性設計,有效地解決了淤泥質復合地層掘進中存在的刀盤結泥餅、刀具異常磨損、堵倉滯排等問題,為工程安全高效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之江號”盾構機所應用的項目位于杭州市沿錢塘江北岸的核心區段,緊鄰珊瑚沙水庫和浙江大學之江校區,是目前在建的杭城最大直徑的長距離盾構隧道項目。項目建成后,將以地上雙向4車道+地下雙向4車道的模式代替現有的地面雙向6車道,對改善杭州城市交通條件,打造沿江立體交通路網、水網格局,做優沿江生態、景觀環境,進一步改善市民生活條件,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中鐵裝備憑借豐富的盾構研發制造經驗和雄厚的實力,在超大直徑盾構制造領域不斷發力。直徑15.8米泥水平衡盾構機“春風號”出征鵬城挑戰超級工程,直徑15.3米泥水平衡盾構機“中鐵306號”在汕頭貫通國內最大斷面海底隧道,直徑15.08米硬巖TBM“中鐵859號”遠赴格魯吉亞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21年初,直徑15.53米的“媽灣號”再次助力深圳交通建設,還有一些列超大直徑盾構正在生產線上等待出征,眾多超級裝備的成功下線和應用,進一步奠定了中鐵裝備在超大直徑盾構機領域的龍頭地位。(本文轉載自中鐵裝備公眾號)
共同啟動下線儀式手模
浙江省科技廳原黨組書記、廳長、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理事長蔣泰維,浙江省建設廳質量安全監理處副處長戴新國,浙江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激,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楊鐵定、設計(審批)處處長李廣宇,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梁旭,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副站長熊永光,臺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宏,臺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厲維軍,臺州市交通運輸局朱永芳,浙江省建筑業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兆康,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郭忠,中國機械工程協會掘進機分會秘書長宋振華,騰達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林富、副總裁葉小根、副董事長葉麗君,中鐵裝備集團總經理趙華等參加下線儀式。儀式由中鐵裝備集團領導卜照華主持。
“之江號”盾構機開挖直徑超過15米、長120米,重達4300噸,將應用于之江路輸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浦路至復興路)隧道項目。設備掘進過程中將穿越中風化泥質粉砂巖、淤泥質粉質粘土、中風化石英砂巖等地層區間,復雜的地質對設備的沉降控制和地質適應性均提出較高要求。中鐵裝備聯合騰達建設進行了針對性設計,有效地解決了淤泥質復合地層掘進中存在的刀盤結泥餅、刀具異常磨損、堵倉滯排等問題,為工程安全高效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之江號”盾構機所應用的項目位于杭州市沿錢塘江北岸的核心區段,緊鄰珊瑚沙水庫和浙江大學之江校區,是目前在建的杭城最大直徑的長距離盾構隧道項目。項目建成后,將以地上雙向4車道+地下雙向4車道的模式代替現有的地面雙向6車道,對改善杭州城市交通條件,打造沿江立體交通路網、水網格局,做優沿江生態、景觀環境,進一步改善市民生活條件,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中鐵裝備憑借豐富的盾構研發制造經驗和雄厚的實力,在超大直徑盾構制造領域不斷發力。直徑15.8米泥水平衡盾構機“春風號”出征鵬城挑戰超級工程,直徑15.3米泥水平衡盾構機“中鐵306號”在汕頭貫通國內最大斷面海底隧道,直徑15.08米硬巖TBM“中鐵859號”遠赴格魯吉亞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21年初,直徑15.53米的“媽灣號”再次助力深圳交通建設,還有一些列超大直徑盾構正在生產線上等待出征,眾多超級裝備的成功下線和應用,進一步奠定了中鐵裝備在超大直徑盾構機領域的龍頭地位。(本文轉載自中鐵裝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