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凌晨1點50分,經過49分鐘施工,豐臺站改建工程跨京廣鐵路大橋完成轉體。 記者 安旭東攝
昨日凌晨,在逆時針緩緩轉動33度后,豐臺站改建工程跨京廣鐵路大橋完成轉體,用時僅49分鐘。大橋轉體為豐臺站改建工程在年內實現通車奠定了基礎。
“54321!開始轉體施工!”零點50分,隨著總指揮一聲令下,現場人員開始施工作業,兩座分布于京廣鐵路兩側的萬噸T型橋墩,開始在千斤頂的驅動下,同時逆時針轉動。
“豐臺站改建工程是我國首座采用高速、普速客運車場重疊布置的大型客站,其中京廣特大橋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該橋全長4351米,上跨有著南北鐵路交通大動脈之稱的京廣鐵路繁忙干線,平均每天約有114趟列車經過。”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豐臺站工程項目管理部總工程師王玉慶介紹,為最大程度減少對列車運行的影響,設計采用“先建后轉”工藝,先在鐵路兩側采用掛籃懸臂法施工梁體,利用鐵路沒有列車通行的“天窗點”轉體后,再現場澆筑2米合龍段實現合龍。
除了面臨較高安全風險外,由于轉體位置處于變坡點上,曲線半徑小、縱坡大、轉體噸位大、合龍精度高,施工面臨重重考驗。
中鐵十四局集團豐臺項目部現場負責人田國彬介紹,為確保轉體過程萬無一失,轉體前,要對橋體精準稱重,計算出配重塊的準確位置,保證梁體兩端的受力平衡;通過提前試轉,跟蹤監測,為正式實施轉體提供主要技術參數和可靠保證,同時設置了助推系統和限位裝置,防止轉體不足或過線。由于合龍點位于京廣鐵路上方,施工采用先進的“鋼殼合龍”技術,鋼殼設計為永久結構,隨著梁體混凝土一同澆筑,待轉體到位后作為合龍段模板,有效避免了傳統掛籃合龍工藝在使用、拆除過程中雜物掉落,損壞既有線設備、危及鐵路行車安全等現象的發生,將對既有線的影響降至最低。
施工進行49分鐘之后,大橋轉動33度,最終在京廣鐵路上方合龍。這標志著豐臺站改建工程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京廣特大橋轉體成功。而就在前一日凌晨,豐臺站改建工程跨京廣鐵路特大橋鋼橫梁完成架設,全線又一個高風險施工項目被成功攻克。
據悉,建成后的豐臺站將承擔京廣高速鐵路、京港臺高速鐵路以及豐沙、京原、京滬、京九普速線和市郊鐵路等多條線路始發終到作業,將與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北京鐵路樞紐深度融合,對于優化首都交通運輸結構,完善首都綜合交通體系,方便群眾出行,帶動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新豐臺火車站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規劃京港通道重要組成部分京雄商高鐵的始發終到站,還將為雄安新區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進一步完善軌道上的京津冀,有效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孫宏陽 通訊員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