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全疆規模最大的智慧型電纜隧道——喀什經濟開發區110千伏地下電纜隧道建成投運。
該隧道距離地面7.2米,全長1.24公里,于2019年10月開始建設。電纜線路運行具有靈活性和長期性,把位于隧道上方的線路改為電纜遷入地下隧道后,能最大限度提高供電可靠性。
相較于傳統地埋電纜,智慧型電纜隧道在硬件和軟件上有很大不同。硬件方面,電纜設計使用年限可達30年;軟件方面,隧道內布置了溫度、濕度、局部放電、機器人巡檢等監測系統以及人員精確定位等高精尖設備,電纜隧道中的360多臺傳感器設備能實時采集近千條信息。
巡檢機器人可依據后臺監控系統預先設定的巡檢任務和路徑自動行駛,24小時不間斷對電纜隧道和線路狀態進行監控。采集到的音視頻和設備運行數據可實時傳輸至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喀什供電公司。
機器人通過大量數據學習、訓練和建模,能自動識別隧道中的異常情況,包括電纜表面的裂紋識別、明火識別、電纜移位和異物檢測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機器人可快速到達現場進行高清視頻采樣。“智慧型電纜隧道通過大數據應用,可大大節約企業運維的人力成本。”喀什經濟開發區電力線路遷改(二期)工程項目負責人楊帥說。來源:新疆日報
該隧道距離地面7.2米,全長1.24公里,于2019年10月開始建設。電纜線路運行具有靈活性和長期性,把位于隧道上方的線路改為電纜遷入地下隧道后,能最大限度提高供電可靠性。
相較于傳統地埋電纜,智慧型電纜隧道在硬件和軟件上有很大不同。硬件方面,電纜設計使用年限可達30年;軟件方面,隧道內布置了溫度、濕度、局部放電、機器人巡檢等監測系統以及人員精確定位等高精尖設備,電纜隧道中的360多臺傳感器設備能實時采集近千條信息。
巡檢機器人可依據后臺監控系統預先設定的巡檢任務和路徑自動行駛,24小時不間斷對電纜隧道和線路狀態進行監控。采集到的音視頻和設備運行數據可實時傳輸至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喀什供電公司。
機器人通過大量數據學習、訓練和建模,能自動識別隧道中的異常情況,包括電纜表面的裂紋識別、明火識別、電纜移位和異物檢測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機器人可快速到達現場進行高清視頻采樣。“智慧型電纜隧道通過大數據應用,可大大節約企業運維的人力成本。”喀什經濟開發區電力線路遷改(二期)工程項目負責人楊帥說。來源:新疆日報